娃娃鱼可能高达8个物种
自2007年起,车静、张亚平和罗伯特·墨菲带领的团队便开始了对中国大鲵的研究项目。在10年的研究中,通过使用简化基因组的手段,多项分析结果意外发现,中国大鲵并非单一物种,目前研究数据支持至少5个物种的划分,包括陕西种、四川种、广西种、贵州种、安徽种,分布地与水系分布紧密相关,大致对应黄河、长江、珠江、钱塘江等水系流域。另外,研究人员在养殖场种群中还意外地发现了另外两个独特的支系,加上此前记录分布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种群,推测中国大鲵有可能包括高达8个物种。
保护不当或造成物种灭绝
车静说,在中国大鲵这样的大型动物中发现如此多的隐存物种是令人震惊的,目前我国实施的保护是基于“中国大鲵是一个物种”的保护措施和市场化的人工养殖、放流增殖,并未对不同地方的种群加以区别对待。但按照最新研究发现来看,若不及时调整,不仅有的物种不能得到保护,还很容易使小种群物种受到其他物种的基因侵蚀,甚至被取代,造成巨大遗传资源损失甚至物种灭绝。车静说,他们已经发现在被抽样调查的养殖场中有78.82%的个体是“陕西种”,甚至在贵州、广西等地野外捕获的“娃娃鱼”也是“陕西种”。换言之,不当的商业养殖、政府及民间放生可能造成物种入侵,加速当地物种的灭绝。
小种群娃娃鱼需重点保护
因此急需对现有中国大鲵的保护策略和措施进行评估和改进,特别是对于小种群物种,急需优先保护。同时应加强遗传技术的应用,建立不同物种的技术标准,规范养殖市场,“一些小种群‘娃娃鱼’就应该限定甚至禁止交易。”同时,应禁止未经遗传核查的无序放流,在遗传鉴定的基础上,支持原产地放流,尽最大可能保护好已发现的各种“娃娃鱼”。车静说,中国“娃娃鱼”应该是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他们自己“家乡”的河流中,而不是住在圈养的池子里。中科院院士、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魏辅文建议,应该对养殖场进行物种遗传核查,明确物种归属,对纯系中国大鲵建议在原产地建立国家公园,加大保护力度,“建多少,怎么建,在哪些地方建,这需要总体设计、总体安排。”他说。(记者 张航)
原标题:印媒:我们能向中国大学学什么?印度电报网6月4日文章,原题:中国成为全球高等教育一大中心,我们可从中学到什么 中国建设世界级大学并成为全球高等教育一大中心,印度可从中国的成功经验中学到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