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5月22日消息(记者吴善阳 通讯员蔡霞)20日晚,由上海海洋大学深渊中心团队倾情翻译的《深海探险简史》亮相上海科技节。这是国内第一本讲述深海探索过程的译著,它将带领读者“重走”深海探索之路。该书的原著为罗伯特·D·巴拉德,他是美国海洋科学家,“泰坦尼克号”残骸发现者,世界上最伟大的海底探险家之一。
据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崔维成教授介绍,2017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希望他能推荐人员翻译罗伯特·D·巴拉德的《THE ETERNAL DARKNESS——A Personal History of Deep-Sea Exploration》(即译著《深海探险简史》)。崔维成对罗伯特·D·巴拉德非常熟悉,多次读过他的文章,并知道他在著名的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工作了30年,领导和参与了超过110次深海科考,是深海领域的一位非常知名的老前辈。于是牵头策划了翻译团队。
“这是国内第一本关于深海探索的译著。团队翻译完成以后,我的确觉得这是一个既有文采又懂科技又有亲身经历的人写出来的优秀作品,从中我自己也学到了很多的新知识。书中故事性很强,一读就让人爱不释手。这除了得益于作者丰富的海洋科考经历和知识,更是他对科学普及的热爱和重视。作者从1997年起就积极投身于康涅狄格州神秘水族馆与探索研究所的多个面向青少年的教育项目。由于他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长期从事过青少年的科普,本书叙述的这段历史,也大多数都是他亲身经历和参与,因此,这确实是一本具有非常高的权威性和可读性,不可多得的海洋科普类书籍。”崔维成说。
《深海探险简史》由上海海洋大学万米载人深渊器机械系统主任设计师罗瑞龙等人翻译。“我们把每天下班的时间、双休日、节假日都利用起来翻译这本书,全文共计22万字。翻译的过程也是个人升华和学习的过程。读原文的时候,没有觉得有问题,可当想要用中文准确地表达出来时,经常会发现找不到适当的词语来形容。那个时候就特别痛苦。”罗瑞龙说,“在笔译的过程中,才发现背后是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我们团队探索万米深渊的经历和作者的经历奇妙地互动起来,这种互动也让作品的生命得到了更好的延续。当看到初稿时,所有的辛苦都烟消云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