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三亚4月27日电(记者施雨岑)在顺利结束7个潜次的深海考古调查后,6名水下考古工作者从西沙群岛北礁海域返航,并于27日抵达三亚。这是我国首次深海考古调查,按照预定计划完成了所有工作内容,这意味着我国初步具备了深海考古作业能力。
本次深海考古调查原计划下潜6次,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调整至7次。借助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水下考古工作者将工作海域最深拓展至水下1003米,下潜时长共计66小时51分,并成功采集到文物标本。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宋建忠说:“对我们而言,深海考古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与重要的课题。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对深海的海底地形、地貌有了直观的认识,对深海技术与水下考古的结合有了基本了解。在调查结束后,我们会对所有潜次搜集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讨论,并形成工作报告,为发现和保护沉睡在南海深处的文化遗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据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彭晓彤介绍,这是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交付使用后首次开展试验性应用航次。本次深海考古实践将推动与深潜器配套的考古专用技术和装备的研发,促进中国水下考古在深海领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