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工信部已对虚拟现实产业提供了诸多政策层面的支持。
2016年,工信部联合国家发改委制定《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提出要加快虚拟现实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2017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印发的《信息产业发展指南》指出,将支持虚拟现实产品研发及产业化作为发展重点。同年3月,工信部电子信息司指导的虚拟现实产业联盟投资促进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发布《2017中国VR产业投融资白皮书》。同一年,工信部还将近眼显示、GPU渲染等五大虚拟现实核心技术列入《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7年)》。
VR行业短暂爆发后陷入发展困境
据虚拟现实产业联盟统计,2017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市场规模达160亿元,同比增长164%。工信部预计,VR作为跨界融合了多个领域的技术,将撬动上万亿元的市场空间。
根据《互联网+影视产业研究专题报告》,从2015年初至2017年初,VR产业的企业数量从200多家爆发到1600多家。清科私募通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VR产业相关投资不少于145起,涉及金额超过44亿元。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经历行业急剧爆发后,越来越多的虚拟现实公司陷入断供、转型、被收购甚至倒闭的困境。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市虚拟仿真与可视化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主任汪国平曾指出国内VR行业存在的问题。他说,虽然虚拟现实硬件技术与设备发展迅速,但由于内容制作环节复杂、昂贵、费时,VR行业严重缺乏优质内容。同时,由于技术平台和工具也没有核心突破,VR设备昂贵、容易造成晕眩等问题,也限制了VR设备的普及。
汪国平表示,当前国内核心软件系统很难发展壮大,给国内的自主研发带来重大影响。他建议,国内自主研发单位需要做好技术攻关,政府政策和资助要有所倾斜,政府支持将起到关键作用。同时,投资基金不要抱着短期、暴利等想法,而要把两者有机结合,促进国内行业应用,驱动虚拟现实技术的深入发展。(记者杨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