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深海勇士”号就开始遨游南海。它在海底的一举一动,在母船的水面监控系统上,都一目了然。除了自动读取各项数据,每隔15分钟,潜航员还需手动发送声学信息,报告潜器和人员状态;每下潜500米,也需向母船报告。在离目标海底40米左右,抛载第一组压载铁,悬浮在海底上方,一边行走一边考察,并依靠两只灵活的机械手,从海底采样。
停泊在海面上的“探索一号”,则根据潜器行进的路线,随时调整船位。每天黄昏,当“深海勇士”号抛载第二组压载铁浮出海面的时候,它那小小的红色身影,总是出现在船头方向,然后被母船接回。
记者在“探索一号”科考船上观看“深海勇士”号试验性应用,运行维护团队和船员各司其职、配合默契,高效专业、操作流畅。“把小事做细,把细节做精”是他们的共同追求。
目前,“深海勇士”号已成功下潜70多次,不仅验证了优质高强的作业能力,也检验了卓有成效的运行维护能力。在前两次试验性应用航段中,“深海勇士”号在西沙北礁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深潜考古,新发现两个活动的冷泉发育区,首次与4500米级无人遥控潜器“海马”号进行联合海底作业,标志着我国深海作业型潜器已具备集群作业的能力。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计划成立“深海勇士”号管理委员会,打造一支载人潜水器专业运维团队,建立航次共享机制,为国内外深海科学研究、资源勘探开发、水下考古等提供先进的深海作业平台。
“深海本没有路,我们就是道路。”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丁抗说。
正在我国南海海域执行试验性应用第三航段科考任务的“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24小时内连续两次下潜,也是本航段首次实现连续夜潜,这在国际上非常罕见,让我们跟随前方记者的镜头去现场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