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负责大数据平台的全响应办公室主任尚斌说,区残联要求街道短时间内开展残疾人调查,获取残疾人的基础数据及需求,这成了大数据平台的试金石。“通过基础数据共享共用,需要两个科室干两个月的工作量,现在几周数据就齐了,也减少了对居民的询问时间”。
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后,很多开始不理解、不配合的干部成了大数据平台的坚定支持者。
接办时长大幅缩短 决策精准大幅提升
“有了大数据平台,最明显的变化是居民办各类证明,不用再重复交材料了。”桑硼飞介绍,居民申请“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不用再证明残疾人和低保身份,靠曾经申办过的沉积数据即可顺利提交申请,申请时填写数据量最明显的例子减少了50%,接办时长缩短80%。
“煤改电”住户开具清洁能源核对证明就是如此。以往,居民需要带着身份证、户口本、房产证到街道办理,少带材料或材料不符,都得回家再取一趟。现在居民只要曾经办理过,提供身份证,受理人员根据身份证号码即可调取居民基础信息、户口本与房产证电子证照,打印出核对证明。业务办理时间从原先的6分钟缩减到2分钟。
大数据不仅能提升效率,还发挥出更加精准的社会治理效益。近两年来,西长安街街道建设了多个停车场、幼儿园。建多少,建在哪里?正是借助大数据平台的热力图和研判系统,在停车资源紧张和幼儿集中的区域补上公共服务短板,让大数据辅助精准决策。
西长安街街道副主任董立明介绍,除了新建停车场,今年还将利用大数据盘活地区资源,为居民争取“错时”停车,缓解地区停车压力。
原来干部“等民上门” 现在街巷长“送政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