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15分钟巡查一次 北京核心区力争“违法停车必罚”

15分钟巡查一次 北京核心区力争“违法停车必罚”
2018-05-11 07:41:08 新华网

  原标题:北京将启动停车秩序综合治理行动,明年底将实现路侧停车电子收费全覆盖

  核心区治违停 15分钟查一次

  昨日,灵境胡同,机动车长时间停放车身已落满灰尘,自行车道被占,骑车市民只能走机动车车道。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自5月1日《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以来,北京市已启动停车综合治理行动。近日,记者从市交通委获悉,停车综合治理行动即将在各区分阶段推进实施,到2019年底将实现全市路侧停车电子收费全覆盖。目前,东城、西城已经率先开展停车秩序整顿,将合理施划停车区、禁停区、限停区,并加大执法频率和执法力度,其中核心区治理违停将力争15分钟巡查一次。

  核心区力争做到“违法停车必罚”

“严格执法是《条例》实施的重要保障。”交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加强停车执法,他们组建了专门的静态交通秩序管理队伍,将加大巡查频率和强度,力争实现核心区15分钟巡查一次,做到“违法停车必罚,严重违法必拖”。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院长陈艳艳认为,实现“核心区违停15分钟巡查一次”的目标,除了加大人力的投入外,完成如此大规模的违停动态监管,还需要布设高密度的电子监控设备,也会存在一定时间的过渡期。

  增加违法停车非现场执法功能

与此同时,驾驶人违法停车的成本也将进一步上升,道路上的禁停标志、标线的覆盖范围将进行扩展,对违反禁停规定的车辆处以罚款200元、记3分的高限处罚。此外,“电子警察”队伍也将得到壮大,交管部门将整合重点道路街道、治安等部门监控探头,增加违法停车非现场执法功能。

据了解,为了形成“执法合力”,公安交管、城市综合执法、住房城乡建设、价格、交通、税务、治安等各部门将根据《条例》赋予的执法权限尽快调整权力清单,对黑停车场整治、私装地锁、乱收费、破坏道路停车电子收费设施等违法行为进行严格执法。同时,共同建立停车信用奖励和联合惩戒机制,将停车设施建设单位、经营单位、停车人等的违法行为记入信用信息系统,严重的可公示、惩戒。

  焦点1

  东西城将率先划定完全禁停区域

记者了解到,根据《条例》“推进停车区域治理”的要求,北京市停车治理工作将“点、片、面”结合,先从点开始重点突破,进而分片、分区推进,最后连片成面。停车资源最为紧张的东、西城已率先启动相关工作。

目前,东西城二环路内主要大街和公共空间的停车秩序整顿工作已启动,有关部门将合理规划地面停车区域、设置禁停区和限时停车区、规范标线标牌,推进电子收费、加大执法频率和执法力度。“治理一条街、巩固一条街,压茬推进,到今年底逐步覆盖到核心区二环内和副中心的主要大街。”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中心城区,结合背街小巷环境整治、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将选取典型试点和片区,同步开展停车设施规划、电子收费和执法工作。

而在设置禁停区的同时,东西城也将合理施划停车区与限停区。去年10月,北京市交管局就曾对平安大街北海公园周边的停车位进行了调整,将路侧停车外移至非机动车道左侧,设两处“内嵌式”大客车临时停车位,可同时供10辆大巴停靠,最长可临时停放10分钟。

作为停车管理改革另一项重点工作,停车收费将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届时,停车人缴纳的停车费将直接上缴区级国库。

  焦点2

  路外停车场将逐步推行电子收费

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北京市路侧停车改革方案》关于2019年底将实现全市路侧停车电子收费全覆盖的部署,北京市计划分三批分步推进“路侧停车电子收费”。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院长陈艳艳认为,路侧停车电子收费是停车管理改革的大势所趋,

据了解,2019年起,东城、西城和通州将率先实现路侧停车电子收费全覆盖;2019年7月起,中心城区的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四个区将全面实施路侧停车电子收费;2019年11月起,新城地区和生态涵养区也将实施路侧停车电子收费。

此外,《条例》还提出“引导停车服务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服务水平”和“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与从事停车信息服务的经营者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未来,本市路外公共停车场也将推广电子收费,建停车诱导系统。一方面,停车人获取停车信息将更加方便;另一方面,类似高速路ETC一样的“无感支付”将在越来越多的停车场实现。

“除了起到优化管理的作用外,停车电子收费还有助于培养车主‘停车入位、停车付费’的习惯。”陈艳艳认为,通过停车电子收费改革,每一个车位都将拥有唯一身份标示,比较有利于管理部门进行检测,提高停车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周转效率,也有利于推进分时段、差别化的停车收费,比如在一些道路较窄区域实行早晚高峰禁停。

  焦点3

  “共享停车”等制度一年内出台

市交通委透露,为确保《条例》执行到位,相关部门正抓紧研究制定35个配套制度、标准、程序及机制,涵盖了停车规划与建设、停车位设置与管理、停车执法与行为规范、社会共治等各方面。这些制度都将于1年内全部出台实施,针对现有的一些停车问题和难题提出解题对策。

例如将出台关于“建立居住停车区域认证机制”的具体办法,停车人在划定的居住停车范围内停车,可以按照居住停车价格付费;研究制定错时共享停车的具体办法,指导公共建筑停车设施向社会开放并有偿使用;以及在停车矛盾突出的居民小区周边道路设置临时停车区域、泊位的具体办法。

据了解,为解决居民停车难,北京市将结合“街巷长”制度,由街乡镇政府组织协调停车泊位共享、挖潜、新增等工作,逐步探索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停车自治和居住停车机制。

  ■ 探访

  部分胡同拥堵仍设临时车位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按照《条例》规定,确实因停车困难而设置的临时居住停车区域、泊位,应明示居民临时停放时段。影响交通的,应当及时调整或者取消。然而有市民反映,在东西城核心区内,部分道路存在着临时居住停车区设置不合理现象,影响非机动车正常通行。

昨日,记者来到了位于西城区的灵境胡同,道路两侧的非机动车道没有施划任何的停车泊位线,300米的道路两侧却停满了百余辆机动车,有些车辆的车身上还覆盖了厚厚的一层尘土,有些车辆还加盖了防护罩,显然是很久都没有挪动过。

“我们这块儿居民区比较多,又都是老小区,小区内的停车位数量确实不太够,大家只好将车停马路两边了。”居民刘女士告诉记者,近些年为了满足大家的停车需求,社区居委会给部分居民办理了“临时停车证”。

不过记者注意到,在机动车停靠后,此处非机动车道的宽度仅剩下不足半米,遇到道路拥堵时,骑行者只能从两行“车队”中艰难穿行。(记者 裴剑飞)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