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下的22小时》(原名《北川学子回忆录》)就这样开篇,郑海洋用一个高中生稚嫩而真实的笔触,记录了从地震发生到自己获救期间所感知的一切。废墟下,他目睹了同学的离去,替逝去的同学合上双眼。震后最初的日子,每每从噩梦中惊醒。这篇回忆录近3万字,是郑海洋强迫自己直面伤痛的方式:“我用它来告诫自己,要勇敢地面对。”
十年过去了,一切都在变好。郑海洋的母亲,当年在北川中学“陪读”,如今留守学校做了生活老师;郑海洋的家,从安昌彩虹桥的安置房,现在搬到了新县城的商品房。郑海洋本人,因为“假先生”,眼下正奔波在成都与北川之间,他以从前不可想象的方式,正在感受这个世界的变化和温暖。((记者 吴楚瞳 摄影 向宇)
上一页12 上一页12
新华社南京5月4日电 题:“文能写材料,武能开拖拉机”的“农业新青年” 新华社记者陈席元 4月底的江南阴雨绵绵,气温骤降,但在江苏省太仓市浮桥镇丁泾村,24岁的沈佳佳却说这是“好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