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3日电(记者潘旭高洁)“如果用今天的流行语来定义马克思,那他就是个‘斜杠青年’。”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骏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什么是“斜杠青年”?《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玛希·埃尔博尔写的《一人/多职业》一书中提出的“斜杠”概念在网上传开。这种不局限于专一职业,拥有多重身份的年轻人被称为“斜杠青年”,他们的个人介绍会用“/”来表示跨界实践、表达多思多研。
在新时代的中国,有着选择追求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尤其是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更多的人能够借助网络平台展现自己的兴趣和才华。在顾骏看来,尽管这一词汇是新兴词汇,但马克思其实就是典型的“斜杠青年”。
顾骏说,马克思拥有多重职业和多种实践,青年时期的马克思是思想学者/报纸主编/批判学者。他1843年辞去了《莱茵报》主编的工作后,看似处于自由职业状态,其实是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学习和研究之上。同时他也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在蜜月期间,马克思和妻子有了小宝宝,他也孕育出了思想上一个集大成的成果,那就是唯物史观,这为他之后成为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革命家奠定了基础。
在当今社会的不少年轻人眼里,“斜杠”也意味着自主选择的职业观和以兴趣为出发点的社会实践。顾骏认为,这反映出两点,一是社会分工逐渐细化,兴起了一大批新兴职业;二是青年群体和整个社会正在走向更加宽广的自由。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产生新的生产工具、生产工艺和新的生产部门,即必然会引起分工的发展;另一方面,分工的发展又会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最明显地表现在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上。
顾骏说,中国改革开放40年,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分工也不断细化,比如大零售细化为电子商务、快递、电子支付等,新兴职业也为年轻人提供了新的职业选择。
马克思还曾畅想: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着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晚上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
顾骏说,虽然目前我们还到不了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愿景,但共产主义社会使人的个性解放,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的年轻人相较以前在思想上解放了很多,在职业选择上也自由了很多。
学生时期的马克思曾写下《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文章说:“我们应当认真考虑: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正使我们受到鼓舞?”
“虽然是个斜杠青年,但马克思始终立志并服务于全人类的事业,从多元职业到一贯事业,这是对当今年轻人的一大启示。”顾骏说。(参与采写:焦旭峰)
深圳汽配厂白血病 深圳市宝安区卫生健康局就媒体报道的“华生电机厂有工人被鉴定为职业性肿瘤(苯所致白血病)”一事进行通报,通报中指出,华生电机有限公司共发生5例白血病,均完成职业病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