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东亚之窗”变身记

2018-04-29 17:26:01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呼和浩特4月29日电(记者达日罕)“我跟老公做边贸十七年,每年都来满洲里很多次。今年我们想在这儿买个房子,要不到旺季游客多,酒店住宿会很贵。”

说这话的维拉,是地地道道的俄罗斯赤塔市人。原本在家乡经营旅游公司的她,因为看中了满洲里的发展潜力,便从俄罗斯来到这儿。2001年,她和老公开始从事边贸生意。十几年的经营,让他们在满洲里扎了根,同时也爱上了这个中国的边境小城。

“在我家那边,有很多跟我一样的人,把欧洲各地的商品从俄罗斯带到满洲里来卖。”维拉说,“这些年有些朋友来满洲里玩,就爱上了这个地方,发现做边贸能赚钱,就加入了。”

内蒙古边境小城满洲里,在建国初期整个城市的定位,就是口岸运输与外事工作,包括物资的运输和对外交往。而“东亚之窗”的美誉,则是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大量像维拉夫妇这样的俄罗斯背包客逐步增加后,才得来的。

满洲里本地的一间小型商贸公司,每年都会接待上百位像维拉夫妇这样的背包客。而这样的公司,一年的进货量就接近三百吨。对他们来说,巨大吸引力来自中国不断开放带来的巨大贸易需求。

1988年,满洲里被国家设立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试验区后,这座城市的“变身之路”正式开始。对于这条“变身之路”,满洲里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王铁樵感触颇深。

“最初,那是咱们背着包去俄罗斯,各种大包小包。后来俄罗斯人也带着东西来,主要是因为有免税政策。”王铁樵说,“货主雇人,用免税的名额运货,卖货的人来满洲里出完货,就在满洲里消费,再带些东西回俄罗斯去。双方边贸和游客不断增加促进了满洲里的转型发展。”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