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逐梦飞天扣苍穹——写在第三个“中国航天日”

2018-04-24 22:41:05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逾200颗在轨卫星“护航”经济社会发展

航天技术应用正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心头爱”。无论是飞机高铁的无线上网,还是偏僻山村的远程通讯;无论是远洋航行的导航定位,还是农林水文的监测分析,都离不开卫星技术的支持。

2017年,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成功发射,通信容量超过我国已研制发射的通信卫星容量总和,将促进自主宽带卫星通信在高铁、船舶、飞机等移动载体及企业联网、应急通信等领域应用。

目前,我国在轨卫星超过200颗,空间信息正加快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技术融合,卫星应用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年均增长率超过20%,已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截至2017年底,高分专项部署了20余个行业应用示范系统建设,设立了30个省级数据与应用中心。我国民用遥感卫星数据分发量累计超过1000万景,“北斗”车载终端持有量超过400万套。

我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稳步推进,目前已完成23颗卫星立项实施,将为国土资源调查、环境保护、气象预报、防灾减灾、海洋监测和交通运输等领域提供高精度、定量化、长期稳定服务。

多方资本、各方力量正在汇集融合,一批民营企业积极参与航天活动,0.5米分辨率的遥感卫星已开始商业化运营。

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司长、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李国平说,以“中国制造2025”为指导,我国深入推进航天军民融合,加强航天技术成果推广,研究制定卫星、运载火箭和地面设施等商业化发展指导意见和鼓励政策,加快航天制造业和产业转型升级。

  创新航天技术,世界人民共享

“2018阿斯图中俄大学生微纳卫星研习营”自4月21日起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举行。中国航天员刘伯明、俄罗斯科罗廖夫能源火箭航天集团航天员维诺格拉多夫,以及来自阿斯图联盟内26所中俄高校的150名师生欢聚一堂,放飞航天创新梦想。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