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祭海为何不出海?——山东“渔村振兴”见闻

2018-04-20 18:26:03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我们村集中发展裙带菜养殖及精制加工,如今种植面积已从2000年前后的不足8000亩,发展到现在的30000亩以上,九成以上出口日本,且供不应求。”朱口集团党委书记陈义说,这个村仅裙带菜便帮助了千人就业,其中本村的就有三四百人。

留住乡愁 年轻人回到老渔村

院夼村祭海仪式当天,除了有当地村民参加外,还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赏民俗、吃渔家饭。

湖北游客曹虹和她老公,就来到威海石岛管理区宁津街道东楮岛社区,感受渔家文化。“我和老公刚退休不久,前不久在电视上看到这里有很多特色的海草房,特别漂亮,就过来看看。”曹虹说。

其实,东楮岛依托文化和渔业资源转型发展旅游,也就是最近两年的事情。

“我从1993年当渔民,一直干到2015年。上世纪90年代,东楮岛几乎家家捕鱼,如今还在捕鱼的应该只有个位数了。”40岁的东楮岛“渔品鲜”渔家乐老板杨华说。

2016年年初,杨华刚开渔家乐时,当时东楮岛的渔家乐还只有六七家,两年过去,村里渔家乐已经超百家。杨华告诉记者,前两年房间少时,一年也能挣上六七万元,等到新的房间收拾出来,挣的会更多,“比出海捕鱼要轻松多了”。

“在推进传统渔村振兴过程中,我们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依托文化和渔家特色发展旅游,还能保护好传统村落。”东楮岛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军威边走边向记者介绍村庄和海草房的历史渊源。

渔村旅游已经成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抓手,而且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了老渔村。

在长岛县北长山乡店子村,29岁的冷厚晨三年前辞去了在烟台房地产公司的工作,回家帮助父亲打理渔家乐。三年间,掐准“家庭亲子游”的休闲需求,冷厚晨主打“地中海风”的民宿项目,借着社交媒体互动的东风,屡屡登上游客热搜榜单。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