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江苏黄桥:革命老区何以成为“爱乐之城”?

2018-04-20 15:56:02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南京4月20日电 题:江苏黄桥:革命老区何以成为“爱乐之城”?

新华社记者何磊静、张展鹏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是革命老区,“黄桥战役”在此打响,“黄桥烧饼”名声在外。这些年,这座以烧饼闻名的小镇却悄然有了“东方提琴之乡”的新称号,致力打造一座中国农村里的“乐城”。

  烧饼小镇成了“提琴王国”

黄桥镇上“烧饼”招牌曾随处可见,家家会做烧饼不足为奇。镇长王晓云说:“以前黄桥人都爱拿烧饼送人,近些年,却习惯把自己亲手造的小提琴作为礼物。”

这一变化是因为黄桥已是全球提琴生产重镇。“这里有230多家提琴生产及配套企业,3万多从业人员,每年生产各类提琴70余万把,占世界市场的30%以上。”王晓云说,黄桥提琴销往欧美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可达24亿元人民币。

黄桥提琴渐成乐器界独特的中国元素。当地高级制琴师徐小峰介绍,小提琴制作有197道工序,黄桥的工艺已能比肩国外领先水平,“我们的小提琴多被欧美客户订走,还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进行过集中展示,已成为国际乐器展览会上的常客。”

据王晓云介绍,黄桥镇正计划投资50亿元,打造一个3.8平方公里的乐器主题小镇,集乐器文化、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和生活体验于一体,到2020年成为产值百亿元的“爱乐之城”。

  “西方乐器”缘何能落地生根?

在欧洲流行数百年的小提琴,何以成为中国农村一座小镇的名片?66岁的居民李书知道答案。

上世纪60年代,北京、上海等地陆续出现了提琴厂,几个在上海造琴的黄桥人回家乡办了个小厂,李书恰是当时的一名学徒工。七十年代初,黄桥造出的第一把小提琴,就出自他手。

李书如今是黄桥镇上规模最大的提琴制造厂——凤灵乐器集团的董事长。“公司产的小提琴出口到美国、意大利等80多个国家,年出口额有2000多万美元。”

1995年初,美国一家乐器经销公司参加世界乐器博览会,有95种样品必须在2个月内出样。“按惯例做出来得3个月,当时又值春节,我们铁了心加班加点,用53天圆满完成了任务。”李书说,这次合作打动了客户,到年底时凤灵50%的产品通过该公司销往美国市场。

西欧要高质、亚洲要实惠……针对不同市场需求,李书采取不同营销策略,目前凤灵集团能生产120种小提琴,价格从几百到10多万元不等。但在李书眼中,技术的进步才能让黄桥小提琴更具竞争力。

“要让小提琴音色好、防干裂,制作木材得风干达50年,以降低其中的水、糖分、树脂等。我们公司首创了微生物技术,用酒里的酶提前催化,能去除大量杂质,可以缩短风干时间约20年。”李书说。

  从“全城造琴”到“全民爱乐”

在黄桥镇中心小学的提琴社团里,12岁的李坤宇和同学们抓紧排练,立志要在市级比赛中夺得头名。李坤宇梦想做一名小提琴演奏家,去年当地社区举行“春晚”,他演奏《茉莉花》。“有300多人在台下看。妈妈都哭了,直抱着我说‘真棒’。”

“这里不少学生都像李坤宇一样爱拉小提琴,小提琴就是他们的玩具。”提琴老师钱慧说,黄桥镇将乐器艺术教育推广到数所小学,学生从一到五年级都能学习拉提琴。“他们不仅能了解家乡的产业,更能在学音乐过程中培养艺术爱好,陶冶情操。”

10多年来,凤灵集团与泰兴歌剧团合作成立“凤灵文化艺术中心”,已为6000多名工人培训了小提琴、钢琴、吉他等课程。李书说,造琴工人如果会拉琴,不仅能让制作工艺上个台阶,还说明这项艺术真正提升了工人的生活质量。

“黄桥人不仅要会造琴,还要会拉琴、会品琴,未来黄桥要从提琴‘制造之乡’向‘艺术之乡’转变,努力形成全民爱乐的氛围,让小提琴产业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王晓云说。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