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冬奥会,是魅力无穷的中华文化与世界更加相知相融的又一契机。
去年12月15日,北京冬奥组委发布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国内外普遍认为创意新颖、寓意丰富、传播力强,彰显了中国的时代风貌和文化魅力。
今年2月25日,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作为下届东道主,接过奥林匹克会旗,奉献了一场精彩震撼的文艺表演,向全世界发出了2022年相约北京的诚挚邀请。3月18日在平昌冬残奥会闭幕式上,北京又接过国际残奥委会会旗,通过同样精彩的文艺表演,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残疾人自强不息、超越自我、奋力拼搏的精神。
接下来,一系列奥林匹克文化活动将陆续展开。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口号、火炬、歌曲等文化标识将征集发布,而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计划也将凝聚国内外专业人士智慧,用创新形式展现中华文明。伴随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北京冬奥会将在国际舞台上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随着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的提速,市场开发步伐也将加快,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提供资金、物资、技术和服务保障。特许经营计划将正式启动,包括特许商品计划、纪念币/钞计划和纪念邮票计划。将制订和实施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门票计划,同时做好赞助企业服务和权益保护工作。
……
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将面对许多与举办夏季奥运会不同的挑战。举办冬奥会需要冰雪赛事组织管理、技术支撑、服务保障等方面的高水平专业人才,这就需要瞄准办赛需求,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创新人才政策,着力打造一支专业化、国际化的人才队伍。
赛会服务保障水平也与冬奥会办赛要求存在差距。住宿、餐饮、医疗、交通、安保、通信、无障碍等赛会服务保障及环境、秩序等工作,涉及部门多、领域广,地域跨度大、工作标准高,且目前三个赛区之间保障水平参差不齐,亟须统一标准,加快补足短板。
冬奥筹办已正式进入“北京周期”,全球目光聚焦北京。距离2022年冬奥会开幕还有不到4年时间,各项筹办工作正紧锣密鼓,向着“精彩、非凡、卓越”的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