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网络安全保护意识更加全面 关键设施安全不容忽视

2018-04-16 07:20:57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对此,李航向记者介绍了一些具体做法:在人员管理上,能够接触到大量用户敏感信息的员工,在入职前都必须经过充分的背景调查,并签署相关保密协议。即便被调离岗位或终止劳动合同,个人信息处理岗位上的相关人员也会被要求继续履行保密义务。

“目前,在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数据会按照敏感信息和非敏感信息进行分类和存储。其中,个人财产信息属于机密数据,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个人身份信息、网络身份标识信息等为保密数据。而系统日志、业务日志等内部数据也在敏感信息范畴内。”李航向记者介绍说,如需提取这些敏感数据,业务部门需要进行安全备案,同时还有数量限制和时间控制,“比如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只能查询三条”。

发帖留言也关乎网络安全

去年4月,《法制日报》记者曾就网络安全意识做过调查。当时,90%的受访者认为,网络安全就是防止个人信息泄露;仅有10%的受访者注意到,网络安全还涉及打击网络犯罪,还涉及核心数据安全,还涉及基础设施的安全。

某高校大学生林峰就曾是90%受访者之一。如今,他对记者说,经过一年的学习,他认识到,网络安全不仅是个人信息保护,还要注意不能在网上发表不实言论,以免产生恶意舆论危害国家政治安全。

在北京一所高校上大三的胡天奇对记者说,学校社团曾专门举办辩论会,“大家通过讨论得出一个结论:单一的个人信息泄露会影响个人隐私、社会交往和经济利益;局部性、群体性的个人信息泄露有可能导致网络犯罪和社会问题;大规模的个人信息泄露会引起公众恐慌,危及社会稳定;敏感的、跨境的个人信息泄露更会关乎国家发展和安全利益”。

“我们老师还特别就此问题请教了国防大学的老师,之后向我们讲解说,不管是平时还是战时,如果一个国家很多人的个人信息被有组织、有预谋地收集到一起,那么大到国家的一举一动、小到个人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暴露在对方的视野下。个人的网上留言等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就会得出个人的政治倾向等信息;更多人的信息汇总到一起,通过分析加工,会对国家发展、国防安全等造成巨大威胁。”胡天奇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