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易水汤汤,承载着昔日茶马互市的繁华,百代华章,而今这片生机勃发的燕赵土地上,一个“春回大地”的故事正在上演。
“雄安第一标”顺利交工,高速度建设背后是高技术的支撑。对雄安来说,有创新才有未来,有质量才有生命。“只有参与其中,才能感受激情燃烧的岁月;只有充满干劲,才能勇往前行!”中国建筑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机电安装项目经理侯祥峰回到寝室,在笔记本上写下这样一句话。正是这些拼搏担当的建筑人,他们用智慧与匠心,诠释着时代之问。
初到项目,面对的是没水、没电、没坐标点、没土建结构的农田,这个80后小伙侯祥峰懵了,然而军令已达,必须奔赴前线。
土建结构、楼板工作面移交要到2018年1月底,3月进行调试和验收,留给机电施工的时间仅有50天,期间还跨越了春节。“我和家里交代了,项目工期紧,在完工之前肯定是回不了家。”侯祥峰通知团队的18位兄弟,在2017年年底进场之前,带足过冬的衣服,准备打一场硬仗。而在雄安的一半日子,侯祥峰晚上是睡在办公室的。
中建安装项目团队一边配合总包完成前期预留预埋工作,一边协调预制厂焊接、除锈、刷漆,再到现场进行组合式拼接,缩短了机电安装40%的时间。
2月初,侯祥峰带着团队倒排工期,用5天时间完成771台风机盘管吊装、7天时间完成了3300米桥架连接和19600米电气明配管、9天时间完成了58个管井564根立管连接,确保了整体工期进度。
“机电安装延伸建筑的每一个角落,容不得半点马虎,否则后患无穷,”侯祥峰说,“当时周转用房管井安装相当困难,狭小的管井内密密麻麻的分布8根主管和16根支管,项目团队策划了专项施工方案,对管井内部进行深化设计,通过管线综合排布确定管道定位和标高,从一个方案的推翻到另一个方案的创新,我们一定要确保更专、更精、更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