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增强对产业的了解,黄富强还在西门子美国公司研发部担任过主管科学家,用不到1年半时间获得12项专利,撑起了整个荧光材料研究部的“半边天”,该研究部时任技术总监查尔斯·切诺特博士说,“黄富强能申吉尼斯世界纪录”。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为了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写在祖国的大地上,2004年,黄富强放弃了美国杰出人士绿卡和优渥的科研生活条件,毅然回国。
敢于跳出框框才有灵感顿悟
固体化学,是黄富强的“看家本领”,但在科研产出上,他却“八面开花”:在以铁基超导、三维石墨烯、超级材料为代表的多学科领域高影响力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超300篇,近5年被引用超过1.2万余次,最高单篇引用近700次。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所长宋力昕总结:“黄富强是一个有独特创新方法论的科学家,总能产生别人少有的灵感和顿悟。”
2015年,博士生董武杰在做锂电池负极材料实验时发现,用课题组独特方法制备出的黑色二氧化锡在与石墨烯叠加后,复合材料的容量远超理论上的最高值。“这显然是反常的。排除了误操作和误差的可能,我们确定实验可重复。正准备发表论文,黄老师立即阻止我,他认为还要跳出前人推论,以固体化学为基础,深入探究反常现象原因。”
在黄富强指导下,董武杰首次提出并验证了“导电性影响电极反应机理电极转化可逆性”的猜想,并发表在国际顶级材料期刊《先进材料》上。董武杰说:“从小习惯了按部就班、有板有眼地学习,黄老师要求我们跳出框框、自由探索,给我的思维习惯带来了巨大转变。”
在黄富强看来,获得科研灵感和顿悟也有“秘诀”。一是要比别人多问几个为什么,谦虚好学。二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很多人做科研常把自己摆在敬畏和崇拜科学的位置,我喜欢把自己摆在与科学平等、甚至超越的位置。科学家要有‘英雄气概’,没有胆识,困难面前就会退却。”
特稿:新材料如何实现“量子飞跃” 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特稿:新材料如何实现“量子飞跃” 新华社记者彭茜 长期以来,人们对量子信息技术应用的关注一直集中在数据传输和加密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