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山南3月28日消息(记者罗布次仁 德庆白珍)3月28日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连日来,西藏各族各界群众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来纪念59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推翻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获得解放。忆苦思甜,倡议在新时代,铭记党恩,再创幸福新生活。
“你们不交租,还敢到老爷家里来抢狗食,胆大的奴才拉出去鞭打……”西藏山南市桑日县绒乡卓吉村文化广场上,乃东镇民间艺术团带来的话剧《农奴泪》,让台下73岁的格桑老人连连点头,说这是旧西藏悲惨生活的真实再现。
“《农奴泪》演的和我小时候的经历一模一样。我们种地收成的3/4要作为税上交,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而如今,党和政府一心一意为百姓着想。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
演出地——山南市桑日县绒乡卓吉村,正是西藏众多易地扶贫搬迁点之一,居住着104户421名贫困群众。藏式风格的两层别院,平坦洁净的道路、翠绿茂盛的草木,将依偎在雅鲁藏布江畔的卓吉装扮一新。
这一天,49岁的伦珠喝完早茶,开始穿戴起节日的盛装。
“腰带再往上提一点,靴子这边还有一点没擦好。今天是个喜庆的日子,一定要弄好。”
和煦的晨光透过窗户,将硕大的客厅照得暖暖的。伦珠说,虽然搬过来只有短短7个月,但家庭经济情况却得到了显著改善。
“我在这边开了个超市,一个月纯收入就有2000多块钱,老婆有空时到温室大棚打工每天也有150元的收入,比以前强多了。”
离卓吉村相距30多公里的扎嘎沟平琼村,是伦珠原先居住的村落。虽然政府投入巨额资金修路、通电、通水,但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灾害频发,脱贫难度很大。
“我们的农田都在半山腰,基本上靠天吃饭,雨水好的时候每亩年产量达到180多斤。泥石流、洪水灾害又频发,出行经常受阻。”
2016年,政府总投资6900多万元建设绒乡异地扶贫搬迁点,104户像伦珠一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搬到了这里。一座座温室大棚、一片片经济林木产业正有计划地建设,卓吉村民看到了脱贫奔小康的希望。
伦珠穿好氆氇藏装,来参加村民共同组织的倡议“铭记党恩、勤劳脱贫、共创幸福”的“3·28”庆祝活动。当村民代表倡议“将美好生活的期望,付诸于实际行动”的时候,伦珠走上前,在倡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房子都是政府盖的,还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创收平台。现在务工都很方便了,如果自己肯干,收入来源比以前多了很多。我们一定行动起来,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再造更美好的生活。”
卓吉村党支部书记吾金次旺介绍,为了有效改善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国家出资打造卓吉新村的同时还套了340亩高效农田、106座智能温室大棚以及1480亩核桃、苜蓿草、林果等木本经济区。
“我们测算了一下,通过这些产业项目到2020年我们村农户年人均收入可达到16000元左右。”
吾金次旺介绍,“卓吉”藏语的意思为温暖、幸福,有了这些项目不但保障了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更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卓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