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路通了、水有了、山绿了——天水秦安4000亩“三荒”地的嬗变“三部曲”

2018-03-27 09:36:04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陈林林眼前的这一块块生态林,位于旅游景区秦安凤山的延伸区。2016年12月,秦安县委、县政府启动凤山景区延伸工程后,对凤山景区周边凤山、蔚林、腰崖等村撂荒地进行开发利用,配套建设了水、路以及景观工程。

陈林林家的3亩多撂荒地也派上了用场,2017年,他家领到退耕还林款的同时,还在春、秋两季栽植苗木时,他和媳妇去工程现场干活百余天,两人合起来竟挣了2万多元。今年凤山二期工程启动后,夫妻俩就又来山上干活了。

群众的好点子很多

凤山景区延伸工程4000余亩土地来源中,90%是由撂荒地和荒山、荒坡组成的“三荒”地,其余10%则为村民果园。一、二期工程实施过程中,除对村民果园保持原貌外,其余均被“变废为宝”,开发利用。

泰山庙古建筑群,位于秦安县城东凤山上,是天水市唯一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其形似凤凰雄峙秦安县城,故名凤山。全山有树龄在300年以上的古柏32棵、石碑12块及儒、释、道三教塑像63座,大量的彩绘壁画,明清迄今的秦安名人和全国书法名家为凤山题写楹联牌匾41副。凤山景区延伸工程正是这个景区原有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

“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明显感觉到,群众只要满意了,事情就好办多了。”兴国镇一名工作人员深有感触地说。他说,景观苗木刚运到工地后,镇上组织村民栽植时,有干部担心个别名贵苗木会“不翼而飞”,事实证明,干部的担心是多余的,所有苗木不但全部栽植到位,且成活率几乎百分之百。与此同时,栽树经验丰富的村民还会频出好点子,啥时需修枝,何时要剪冠,多大的树要挖多深、多宽的坑……全民参与、义务管护,令工作人员感动。

关键词:天水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