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天气预报,向着“精准”快步跑

2018-03-24 07:41:03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如何直白地理解网格预报?中央气象台预报系统开放实验室主任、正研级高工薛峰介绍,可以把我国以及每个城市所在的区域,想象成由多个边长为5公里的正方形组成的网格,而公众就生活、工作在一个个网格里。网格预报就是针对这些正方形小区域,实现空间上的精准化预报。具体而言,是从传统的大城市预报发展到县、乡镇,甚至村,到现在的任意点位预报。网格预报在时间间隔上也更精细,从原来的只区分白天黑夜,发展为逐3小时、逐1小时甚至分钟级间隔预报,即时更新,方便公众根据局地天气对自己出行等活动做出更精准的安排。此外,原来的城市预报只涉及一种天气现象,现在网格预报涵盖的要素更丰富,仅降水天气就分为雨、雪、雨夹雪、冻雨等。

除了更“细心”,网格预报还更“理性”。相对传统的等级预报和定性预报,如今的预报正在向定量化转化。比如,从原来的“小中大暴雨”,变为具体多少毫米或厘米的降水量预报;以往的“大风”“多云”天气,将被具体的风向风速值和云量值预报替代。也就是说,公众不仅能了解自己所处的“网格”当前、未来是什么天气状况,还能清楚地查到气温、降水、风等多个具体气象要素信息。

“这张时空分辨率越来越高的预报网格已经是气象部门预报业务最为关键的产品,是未来实现任意点位预报和山洪地质灾害、城市渍涝等预报的基础。”薛峰说,网格预报是突破传统的“不规则点”预报。

此前,不少天气预报APP也能预报到某一具体区域,例如北京市朝阳区某个街道未来两小时会不会下雨。相较于这些已有的服务,气象局推出的网格预报有啥独特之处?

宗志平告诉记者,虽然如今不乏类似产品,但大多数APP背后的气象机构或公司,数据、技术、资源和研发能力有限,预报时往往是直接从互联网上获取基础数据,经过简单加工就发布出来,这种网格预报在技术科学性和预报质量上都存在不足。“中国气象局作为气象预报的权威部门,在观测数据、预报模式研发以及网格预报技术上有优势,在此基础上统筹酝酿研发的预报服务产品,其质量、丰富程度、精细程度以及权威性优于当前其他机构或公司的产品,是国家力量推进气象预报服务进步的体现。”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