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尽快让乡亲们富起来、改变乡村面貌,成了他时时放在心里的新课题。宁启水和村党支部、村委会研究后决定,扩大黄姜的种植规模。
“黄姜虽然生长周期长,但是收益却比种苞谷大得多。村里有些乡亲没种过,心里难免有顾虑。我就从县里、市里把种植能手、专家请过来,在村里给大家做培训。”他说。
思路打开了,乡亲们纷纷琢磨起致富门路——有的因地制宜在坡地种植柴胡等中药材、条件好的老乡家里还养起了生态土猪。这几年,中药材、生态农产品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新的问题又来了。没有路,这么多的好产品却运不出去。村里通不上动力电,产品在村里又加工不了。基础设施薄弱拖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后腿。还有的村民家门口被一条小河跟外界隔断,水小的时候尚能蹚过去,水大了只能绕山路,几分钟的路程需要两、三个小时。
在多方努力下,去年山里终于修通两条硬化公路,能够通往其中4个村组,但目前还有几个村组没有通路。乡亲一直盼望的一座新桥也正在建设中。
宁启水发现,基础设施落后不仅是他们一个村、一个县的问题,而是不少贫困地区共同的困难。今年他就把加大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力度等建议带到全国两会上。
“我53岁了,可能过几年就不能背起三、五十斤的背篓给乡亲们送物资了。”宁启水说,希望加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是村村通上动力电、家家户户门前都有路,就能为乡亲们铺出产业发展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