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3月2日电 题:用心贴近群众 用命挚爱司法——追忆最高法四巡原主审法官方金刚
新华社记者李丽静
“单位这两天组织援藏干部报名,你一定要支持我!”
抬眸望望丈夫,为支持他的法律事业放弃工作,在北京相夫教子多年的妻子刘晓栩知道,丈夫已经下了援藏的决心。
2010年7月,时任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法官方金刚积极响应中央、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号召,自愿到西藏工作。
那年,方金刚44岁,是第六批援藏干部中年龄最大的一位。
他还给自己起了个藏族名字“方多吉”
虽然来自内地,一口浓重的湖南话,有时交流还需要配合打手势,但方金刚用自己的方式,很快融入藏区新家庭。
他参加藏族同事孩子的婚礼,参加藏族的一些节日活动,下班后约藏族同事到自己的住所边做饭边聊天。曾经的西藏高法同事索朗次仁说:“我们经常聚到一起谈生活、谈案件,他会给我们讲很多办案的经验和做法。”
索朗次仁说,他一直给我们讲,要开庭审理,法官尽量要做到当庭宣判,他也是在我们这边当庭宣判率最高的一名法官。
援藏的3年中,他除了休假出差,没有一次因私离开西藏。他还给自己起了个藏族名字——方多吉。
3年后,接替他的最高法第七批援藏干部张志刚到拉萨报到。初识方金刚的画面至今时常浮现在他的眼前:头戴藏族人的毡帽,两腮的高原红特别明显。不听他的自我介绍,真的和大街上见到的藏族群众没有区别。
200多条哈达
作为援藏干部,方金刚发挥自己调研能力强的优势,克服各种困难深入拉萨、林芝、山南、日喀则及昌都、那曲等偏远艰苦地区,参与西藏草场牧场纠纷成因及对策、车载流动法庭经验等多个调研课题,形成了多篇很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调研报告。其中近2万字的《对西藏法院解决纠纷方式的观察、体验与感悟》颇有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