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败诉后在网上办案平台留言诽谤法官,宁波男子被处司法拘留
因买房税费纠纷诉请被驳回,原告陈某在网上案件办理平台上留言辱骂被告、法院和法官——澎湃新闻3月13日从宁波余姚法院获悉,陈某已因侮辱、诽谤司法工作人员被处司法拘留15日。
2016年10月,原告陈某向某房地产公司全款购买一套预售房。2018年5月,国家税收政策调整,将原11%的增值税税率调整为10%,原告认为其支付的房款中包含按11%缴纳的增值税款,于今年1月将房地产公司诉至法院,要求被告退还代为多收的1%增值税8400余元。
立案起,陈某一直通过“移动微法院”参与诉讼。“移动微法院”是浙江法院系统的网上案件办理平台,当事人通过微信小程序进入平台后可进行立案、查询、在线庭审、申请执行等。
法院审理认为,原被告在购房合同中约定计价方式为建筑面积*单价,增值税政策调整不影响总价,于2月驳回原告陈某的诉讼请求。判决后,陈某在“移动微法院”案件庭审版块针对法院和法官多次发表粗俗、恶毒的侮辱性语言。
在此前的审理期间,陈某曾在“移动微法院”案件庭审版块留言,辱骂被告,称被告“是没有道德没有规矩的流氓公司”,法院通过“移动微法院”向其送达《告知书》以示警告,强调“移动微法院”是“掌上法庭”,并告知发表侮辱性言论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因陈某明知“移动微法院”是法院的掌上法庭,在法官明确告知法律后果的情况下仍发表恶毒语言文字对法院、法官多次辱骂,余姚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等规定对其处以司法拘留15天。
新华社上海1月29日电(记者黄安琪、郭敬丹)记者29日从上海两会上获悉,2018年,上海法院加大失信惩戒力度,联合上海市发改委、公安、税务、房产等45个单位采取11类43项惩戒措施
原标题:债务人死亡留余债保证人拒偿被拘留债务人死亡后保证人还有责任吗?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区人民法院近日审结一起案件,张某丙等保证人因拒绝清偿债务,被法院依法司法拘留。
原标题:目瞪口呆!法庭上证据竟被生吞,法官:拘留15天!在法院审理案件的过程中,保护证据是常识,但最近有这么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闹剧,有人竟敢当庭“毁掉”证据,方法是——吃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