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把幸福写进百姓的衣食住行中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把幸福写进百姓的衣食住行中
2018-03-02 17:46:04 央广网

2月22日傍晚,兴安盟乌兰牧骑宫电影城内人来人往,大家边走边兴高采烈地谈论着刚刚看完的电影。“现在在家门口就能跟全国观众同步看到热播的电影,还能欣赏到过去只有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轻音乐会和芭蕾舞剧。”乌兰浩特市民代钦夫感慨地说,家乡变化太大了,如今出门就有体育馆、图书馆、乌兰牧骑宫、城市生活馆,不但锻炼身体方便了,文化娱乐也有了好去处。

2017年,兴安盟委、行署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努力方向,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幅增加用于民生的“真金白银”,投入174亿元用于民生支出,用在教育、交通、水利、医疗、城镇农村低保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民生领域,把民生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把幸福写进百姓的衣食住行中。

“过去坐火车到长春市看病,来去就得2天。长白乌动车通车之后,当天就能来回,不仅时间缩短了,还省下了住宿吃饭的费用。”乌兰浩特市民单有海说。

2017年,兴安盟围绕还欠账、补短板、破瓶颈,加快构建和完善交通设施网络。全区第一条跨省快速铁路——乌兰浩特至白城快速铁路建成开通,让兴安革命老区迈入了动车时代。此外,乌阿铁路进行全面提速,乌兰浩特和阿尔山机场航线增至23条、通达城市达到26个。

今年春节,扎赉特旗巴彦高勒镇常胜村石灰窑屯的贫困户刘庆文一家人过得格外幸福,因为早在入冬之前,他们老两口就搬进了温暖的新家。“住新房是我们一辈子的心愿,如今终于圆梦啦!”刘庆文满脸喜悦。

2017年,兴安盟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住房保障、产业扶贫“两挂车”助力百姓安居乐业,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活救助“三张网”托起群众基本生活,3万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发生率由7.3%降至4.5%,越来越多的贫困农牧民摆脱贫困,过上了衣食住无忧、有事儿可做、有钱可挣的好日子。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过去一年,兴安盟大力实施就业创业工程,新增城镇就业1.4万人,引导农牧民转移就业16.3万人次,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6110人。全盟电商网商发展到5000余家,线上交易额突破15亿元,快递网点覆盖全盟92%的苏木乡镇,农村群众也能跟城里人一样尽享便捷服务。

教育是最基础的民生工程。兴安盟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通过国家验收,使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实施兴安职业技术学院迁建,中职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

抓好城乡低保工作,提高民生兜底保障水平。2017年,兴安盟城乡低保保障水平分别提高12%,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7.6%。

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重大民生问题。2017年,兴安盟组建成立跨区域医联体和盟域医联体,推进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盟内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药品集中采购平台、盟妇幼保健院、盟中医院、盟精神卫生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加实惠便利的医疗卫生服务。

近年来,很多兴安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天蓝、地绿、水净、空气清新成为新常态,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品质大幅提升。生活在这片美丽土地上的各族群众,处处享受着便利与舒适,体味着绿色与健康。

2017年,兴安盟从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入手,启动实施洮儿河生态休闲公园、神骏山生态修复及景观项目、罕山生态修复示范区项目、乌兰浩特罕山小区老旧小区改造等65项“城市双修”新续建项目,投资31.4亿元实施供水、供热、垃圾处理、地下综合管廊等市政项目,28条断头路陆续打通,电信光纤改造全部完成,智慧城市及大数据产业项目启动实施,城市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一件件可圈可点的民生实事,给过去一年的兴安盟人民留下了最温暖的印记。(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胡日查 高敏娜)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