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卧病11年的老冯头过世了。过世前不久,他拉着郭若桥说,“我是活不到那天了,娃,你见过世面,能不能给俺家小子找个媳妇?”
一直以来,奇奇里是个穷村、偏村。乡镇派出所民警都不知道村名咋写。全村靠几片枣树林过日子,基本没啥收入,能跑到外面的年轻人都跑出去了。
这样的村,哪个姑娘愿意嫁过来?
2010年前后,这个700多人的小村子,贫困人口占一半多,“老光棍”十几个。
2月23日,在山西省永和县奇奇里村,新郎冯文忠在婚礼仪式上射箭。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2015年,精准扶贫的春风吹到奇奇里。郭若桥联合中国摄影家协会组织了认领枣树。
摄影家们以每棵枣树120元的价格认领,不管丰收歉收,按时把钱打给贫困户。于是,冯文忠每年多了1500元的枣树认领收入。
2017年,中国摄影家协会参与精准扶贫的首个“影像村”落户奇奇里。
朱宪民、王悦、解海龙等众多当代摄影家的1000多幅作品,把这个小山村装点成天然画廊。随后,结合当地的特色资源,奇奇里村变成了培训拓展基地……
乡村旅游开辟出贫困户的致富路。扶贫干部给村里改造了32孔农家乐窑洞,贫困户基本不用掏钱。2017年11月,冯文忠家也建了一孔。由此,今后每年他会多出几千元收入。
冯文忠参加了村里新成立的劳务工作队。没上过学的他,以前只能在县城周边的工地上打短工,一天挣不了个三四十,活还时有时无。
现在劳务队给他找活干,不是在县城工地砌墙,就是在村里植树,一年又多了七八千的收入。
各项收入算下来,再加上村里修路的占地补偿,冯文忠不仅把债还了,有了积蓄,每年还有近万元的稳定收入。
“钱是男人的胆”,逐渐富裕起来的冯文忠不甘心打一辈子光棍。去年秋天,奇奇里整村脱贫前几个月,冯文忠的姻缘到了。
2月23日,在山西省永和县奇奇里村,村里的老老少少在观看冯文忠的婚礼仪式。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40岁的刘翠翠(化名)在县城长大,带着两个孩子,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冯文忠,“人挺好,是个过日子的,对我们娘仨也好。”不过,一听说是村里人,她开始时有些不乐意。
之前,刘翠翠在微信朋友圈里听过扶贫搞得不错的奇奇里,不过,搞得再好也是贫困村啊。
但到村里一看,刘翠翠吃了一惊。宽阔的柏油路、满村的巨幅照片、县城里都没有的共享单车和拓展基地、成批成批来游玩的小汽车……顾虑打消了,婚事定下了。
初八这天,冯文忠和刘翠翠在台上拜天地时,70岁的老母亲贾老太不停地擦眼角的泪,“孩子成人了,我可以死了!”在农村父母眼中,不管孩子多大岁数,只要没结婚,就不叫成人。
这几年,奇奇里村的老光棍们一个接一个地找上了媳妇。郭若桥说:“新媳妇,是检验贫困村脱贫工作的硬指标。”
到2017年底,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永和县15个贫困村摘了帽,3000多名贫困群众脱了贫,那些因贫困而产生的“光棍村”开始逐渐消失……(半月谈记者 王井怀 霍瑶)
1月16日消息,近日,媒体报道了“国贫县贫困户有奔驰奥迪”一事。1月16日,调查组公布了调查结果。相关负责人介绍,媒体披露的贫困户车辆信息,是2018年年底开展的贫困户机动车辆核查比对表
新华社呼和浩特12月6日电(记者魏婧宇)种了一辈子玉米的胡宝,两年前开始种树。刚拿到树苗时,胡宝心里直打鼓,不相信这些“手指头粗的”树苗能帮他脱贫,而现在每一棵树都蕴含着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