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蓝天保卫战之问:北京蓝是不是风帮忙?

2018-02-28 07:56:07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回忆起2017年元旦的那场跨年霾,环保部大气司司长刘炳江至今还对当时的无奈记忆犹新。

那一年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2017)》(以下简称“大气十条”)的收官之年,之前4年的重拳减排已经使得北京市PM2.5的年均浓度从每立方米89微克降至73微克,但离“大气十条”每立方米60微克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2017年年初的“跨年霾”使这场硬仗的结果变得更扑朔迷离。刘炳江说,那场持续了7天的重污染,使北京的PM2.5累计增加1800微克,分摊到365天,相当于每天多了4微克,北京的PM2.5攻坚战的难度陡然增加。

出人意料的是,2017年年底,北京市成功将PM2.5的年均浓度控制在每立方米58微克,不仅超额完成任务,而且在本应该污染最重的12月,跻身全国空气质量十佳城市。

究竟是什么招数使京津冀地区交出了合格的蓝天成绩单?民间关于2017年大风多、天帮忙的说法是否站得住?这一年的强劲治污是不是运动式的?未来蓝天如何继续?一批新增污染重地怎么破?今天,记者采访了多位环保人士,解析蓝天保卫战之下的多个疑问。

跨年霾如何变为北京蓝

2017年下半年开始,蓝天几乎是北京的常态,PM2.5的浓度也在9月就控制在了每立方60微克。从年初的跨年霾到下半年的北京蓝,到底哪些招数管住了污染?是不是意味着前4年的劲儿使错了?

刘炳江作了一个对比,今天北京市正经历重污染天气,而且今天的气象条件与2017年跨年霾时相似,但这次却没再“爆表”,只启动了黄色预警。刘炳江说,这说明,2017年京津冀地区进行的两大攻坚行动效果显著。

两大攻坚行动由若干减排工作构成,其中核心手段是散乱污企业的整治和散煤替代。

刘炳江说,这一年,京津冀整治了6.2万家散乱污企业,还有397万户实现了散煤替代,再加上对机动车的整治、扬尘治理等传统手段,京津冀治霾出现转折。

刘炳江说,尽管散乱污企业整治和散煤替代是在2017年大规模完成的,但与前4年的基础工作密不可分。前4年,完成了对散乱污企业的大数据统计和卫星定位,使得整治更加精准;前4年电网、气网等基础设施的准备也使散煤替代有了可能。

北京蓝是不是风帮忙

与前几年相比,北京2017年秋冬季的大风天似乎更多一些,所以也有人认为,2017年北京实现蓝天目标主要是天帮忙。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不赞同这样的说法,他认为,2017年气象条件的确比较有利,但北京空气质量的改善,人的贡献要占到70%以上。

贺克斌解释说,2016年,中国工程院曾组织了50多位专家对“大气十条”实施前3年的情况进行中期评估。那份评估预判,按当时的治理力度,北京要在2017完成蓝天目标是有困难的。因此,2017年,环保部联合京津冀地区推出了整治散乱污企业、散煤替代为重点工作的两项攻坚行动。

两项行动之前,贺克斌等国内顶级大气专家又作了一次评估,评估认为,如果攻坚行动的措施到位,那么北京有可能在2017年年底将PM2.5控制在每立方63微克。而实际的结果是,北京2017年PM2.5的年均浓度则是每立方58微克。

在贺克斌看来,预测值63微克与实际值58微克之间的差异可以看作天帮忙的结果,而从2016的平均值73微克降低至预测值的63微克,确实是真真切切的人的努力。这样算下来,人的贡献大约占70%,而天帮忙大约占30%。

5600人的跨年执法是不是运动式治污

2017年4月起,环保部调集了5600名环境执法人员,对京津冀的28个城市进行为期一年的强化督查执法。有人评论,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运动式治污、效果待观察,并提出治污应该靠长效机制。

在环保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看来,这轮强化督查不是“运动式”治污,更不是“一阵风”,它本身就是长效机制的体现。

刘友宾说,截至2018年2月底,28个强化督查组对京津冀28个城市的21万个企业(点位)进行执法检查,发现各类涉气环境问题3.6万个,督办突出问题两万件,极大地减轻了重污染天气的影响,也有效保障了“大气十条”的圆满收关。

在刘炳江看来,强化督查体现了执法力量的优化配置。他说,污染重、治理任务的地区本就应该配置水平更高、人数更多的执法队伍。未来也应该根据环境质量改善是需求在全国范围内配置执法人员,这一轮强化督查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京津冀蓝天多了是不是可以高枕无忧

蓝天常在,治霾是不是可以松口气了?专家们的态度很一致:京津冀的空气质量与国家标准还有较大的差距,丝毫不能松懈。

贺克斌说,2017年下半年,我国成立了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设立28个跟踪研究工作组,分别入驻京津冀28个城市、“量体裁衣”研究治霾之策。这些工作组在2017年的秋冬季重污染发生时,已经发挥了作用。

贺克斌说,京津冀的这28个城市,面积不到全国总面积的3%,但是排放了全国10%以上的二氧化硫、15%的氮氧化物和一次颗粒物,排放强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到5倍,这充分说明,这一地区未来还有硬仗要打。

目前,28个工作组已经进一步摸清楚了各自负责的城市的污染源排放清单。贺克斌说,这份清单有利于今后更精准地“因城施策”。28个工作组正在分别给28个城市制定未来3年的蓝天作战计划,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新的污染之城怎么办

京津冀顺利完成了“大气十条”任务,但又有些地区空气质量下降:东北地区在2017年冬季频繁爆表,陕西等地红警不断,此前表现良好的长三角地区也在今年年初多次遭遇“霾伏”。

刘炳江说,环保部已经密切关注这些新出现的污染城市,而且重污染的原因也基本掌握。此外,环保部正在制定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三年计划。

刘炳江说,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主攻阵地是以京津冀及周边等重点区域;主攻方向是着重是解决产业结构问题、能源结构问题、交通结构的问题;突破点则是通过区域联防联控,重点解决重污染过程的影响。

(记者 刘世昕)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