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青泥岭上蹚出脱贫好路子

2018-02-26 17:25:11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在分红大会上,按照“每增收1万元奖励300元”的奖励办法,火石村和硬湾村的“致富能手”和“增收新星”们戴上大红花领到了奖牌和奖金。 本报记者 陈发明摄

青泥岭深山里的在树上、崖上养蜂的古老方法为贫困村带来新希望。本报记者 陈发明摄

甘肃徽县运用“三合三分”合作社运营机制,整合贫困村发展产业的资金、人力、资源,使合作社的领导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监事会监督权与理事会经营权分离、合作社资金管理权与使用权分离,使党支部、村委会、合作社、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为加快脱贫步伐蹚出一条好路子

“青泥黑猪合作社盈利19万多元,每1000元的股份可得红利310元”“龙崖老巢蜜合作社盈利近17万元,每1000元的股份可得红利368.5元”……2月4日,甘肃徽县大河店镇火石村、硬湾村的股民分红大会正在举行。当两个合作社的负责人喜气洋洋地公布盈利分红数字时,人群中响起阵阵掌声。

位于秦巴山区的甘肃徽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大山里的徽县人一直苦苦寻找着脱贫之道。

“产业扶贫是精准脱贫的重中之重,为此,县财政拿出5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农村产业,为每个村配置20万元的产业发展启动资金。”徽县县委书记王强告诉记者,这笔资金用于让全县的每一个村都确定一项主导产业,至少建成一个有活力有前景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撬动农村资本,带动群众共同致富。

党支部是“发动机”:

绿水青山物尽其用,富能贫弱人尽其才

20万元资金对扶持一个产业来说并不算多,怎样才能让好钢用在刀刃上?

负责帮扶火石村的徽县县委组织部在调研中发现,村里的致贫原因竟然是地多:人均4亩多山地,种玉米小麦,卖不了多少钱,还得天天守着。同时,村“两委”班子在村民中威望不高,2016年10月,县委组织部第一次到村里开村民大会,只来了村干部和三四个村民。

怎么才能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带领群众在家门口挣钱呢?经过多次调研,反复和村社干部、群众交流沟通,徽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刘永成认为,办合作社,养山里土生土长的青泥黑猪是个路子,“但不能像以前那样,只找几个能人大户办,要让群众都参与进来”。

2016年11月份,在合作社成立之初,徽县县委组织部将县上20万元的产业发展资金注入火石村党支部,作为村集体的股份,其中1.5万元给15户贫困户按照每户1000元配股,村集体入股18.5万元。有了启动资金,合作社吸引包括贫困户在内的33户村民入股,股金达到了30多万元。

在青泥黑猪养殖合作社理事长袁碧刚看来,这种入股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抗风险能力强”。

有了好模式,还得找准好路子。放养土猪,绿水青山间的山坡地成为天然养殖场。同时,养猪劳动强度不大,村里的留守老人、妇女又成为最便捷的劳动力。这样既盘活了贫瘠的土地资源,也改变了种植结构,还能让村民在家门口务工。

“家里8亩山地流转给合作社,我又在这里打工,一年下来有近万元的收入。”贫困户吕小红家里有两个孩子上学,自己又受过伤干不了重活。合作社成立时,她和丈夫凑了2.9万元入股,村里给她家配股1000元,总共3万元股金,“这次分到了9300元的红利”,吕小红说。

原标题:青泥岭上蹚出脱贫好路子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