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记者回乡手记:路通了,如何致富?——贵州一位驻村干部的忧

2018-02-24 18:36:01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杨坪组的村民邓辉告诉记者,他们家有4个孩子在上学,一年的花费需2万多元,夫妻俩在外打工,一年下来仅够维持日常开销。村民邓发权家也有4个孩子上学,因家里有老人需照顾,夫妻俩只能有一个人外出打工,挣的钱连几个孩子的生活费都吃力。记者走访发现,因学致贫的家庭在边疆村较为普遍。

“类似这样的家庭要脱贫,只能靠产业带动。”田波坦言,虽然村里近些年探索发展蜜柚、烤烟、养殖等产业,但目前成效甚微,如村里的400余亩蜜柚基地,由于缺乏后期管护经验,柚苗生长得并不太好。

正是因为村里缺乏规模化产业,大部分年轻人的唯一出路是外出打工。记者注意到,大年初三过后,已经有一半以上的人加入了返程务工的大军,留下来的多为老人和孩子。

然而,外出打工也是越来越难。一些务工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没有文化和技能,只能进工厂干苦力,忙的时候一个月还能挣到几千元,闲下来连续几个月都没活儿干。他们希望可以大力发展乡村经济,让更多群众实现就近就业。

田波说,边疆村群众过去主要靠种水稻、玉米为生,但近些年随着外出打工人员增多,村里的田地几乎都荒芜了。这段时间,田波和村干部计划着,今年要利用蜜柚基地,发展林下养殖和稻田养鱼产业。他说,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乡村发展思路,乡村的未来一定会更好的。

“只是边远农村要发展,除了需要资金扶持,更需要‘智力扶持’。”田波建议,上级部门应继续加大对基层干部群众的学习技能培训,让他们充分了解国家的扶贫政策,掌握更多谋生技能。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