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一件漆器作品的完成不仅仅只运用一种技法,往往综合运用到各种髹饰技法。举例来说,一扇徽漆屏风的制作,从造木胚、上漆胚开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一人的全心投入,在这条“流水线”上的每个人都“术业有专攻”,这也无形中增加了大型徽漆作品量产的难度。“手艺人手艺人,最终还是要靠‘人’。”奚建辉笑着说,“我们这是‘团队作业’,难度更大。”徽漆屏风极具“中国特色”,早在2015年便远销海外,深受喜爱。
徽漆屏风“四大美女图”。新华网 卓越 摄
不过,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年轻的艺术家们大多不愿意终身从事这门技法材料繁复、制作过程艰辛的事业。奚建辉说,厂里的师傅们经常说,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像他们这样,终身“扎进漆的世界”,“满腔热情地来学,结果发现太枯燥,短期内没法产生效益,就不学了”。徽漆是一门不能一蹴而就的手艺,古时匠人十三四岁始而入行学习,二十几岁才能学有所用,真正有所小成,或需穷极一生时光。
徽漆紫砂烟灰缸。新华网 卓越 摄
奚建辉的案头摆放着一只颇具特色的烟灰缸,缸身为菠萝漆,缸肚里则是极具古典气息的褐紫色。原来,这只烟灰缸便是徽漆与宜兴紫砂两种工艺的巧妙结合而制成。奚建辉有一个梦想,就是有一天徽漆的产品可以“飞入寻常百姓家”,人人可用、人人爱用。近年来,他已尝试将徽漆技艺和陶瓷、歙砚等传统工艺相结合,达到“1+1>2”的效果。未来,他会坚持不懈地推动徽漆产业的转型升级,努力探寻“非遗”的传承与创新之路。“文化产业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做出有特色的东西,自己才能有底气、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