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宣发的不断创新。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靓丽的票房成绩,既需要过硬的电影质量作为基础,也离不开电影宣发这样的强大推手。
从春节档期看,中国的电影宣发可谓群雄逐鹿、新招迭出。随着票补力度的弱化,预售这个宣发新品种在狗年春节异军突起。通过在线票务平台进行预售,既吸引更多用户前来观影,也有利于影片在上映初期扩散口碑。
在线预售、在线选座、在线支付,互联网企业在狗年春节的电影市场全面发力。在多部热门影片的出品方和发行方中,都有互联网巨头的身影。“如果说电影是汽车,传统影视公司是开车人,那么互联网影业公司就是汽油,他们用亿万大数据和强大渠道,推动着行业加速前进。”行业人士评价说。
——文化消费的日益升温。随着国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春节这个传统佳节,越来越成为文化消费的“最强档期”之一。
“过年看电影是和家人分享时光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家的时候,大家都各自盯着手机屏幕,或者洗碗拖地啥的,在影院则可以安安心心坐上一两个小时,回来还可以讨论讨论观影心得,我觉得这种过节方式蛮值的。”武汉观众张秋萍说。
不止是城市,文化消费的热潮还在向乡镇延伸。在一些农村的墙头,过年前夕已经刷上了诸如“过年不去看胡巴,考试双百没人夸”之类的宣发标语,大部分时间待在城市的返乡大军,已经成为电影春节档争夺的新客群。
有业内人士认为,电影市场的飞速发展,折射出中国文化消费的巨大潜力。观影已成为中国老百姓过年期间的“重头戏”和“新年俗”。
复旦大学媒介管理研究所所长朱春阳表示,火热的春节电影市场背后,折射出中国电影品质的不断提升和人们对文化消费的更高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