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返乡扶贫的“95后”陈程:每天都是“跑”着过

2018-02-17 06:26:00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她从兜里掏出手机,密密麻麻几十行台词里,出现得最多的字眼是“脱贫”。

过去,“精准扶贫”是陈程在新闻里才会看到的词汇。现在,她每天把这四个字挂在嘴边。“精准扶贫,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精准到户、精准施策、精准到人。”

为了做到“精准”二字,这两年贫困户的评议流程中特别加入了村民小组、村委会评议环节,以保证贫困户申请人的家庭情况真实可信。

至少能切实帮到别人

春节前夕,这座偏远的南方小镇异常温暖,日均最高气温达到了20度。按县里的规定,过年前,陈程要去对口帮扶的贫困户李小春家慰问。一箱牛奶,一箱苹果,是慰问的“标配”。

工作半年,陈程早有了自己的下乡“标配”:一个黑色单肩包,一辆白色电动车。她麻利地把慰问物资往车前的脚踏板上一放,跨了上去,风风火火地往村里骑。

刚进家门,李小春的妻子唐玉凤(化名)便热情地迎了上来。他们住在一间颇有年代感的平房里,这间房兼具了卧室、客厅、厨房三重属性,床、沙发、电冰箱统统挤在一起。

陈程和唐玉凤聊得起劲,嗑起了瓜子。唐玉凤告诉她,家中新添置了电冰箱、液晶屏电视机,儿子学会了砌墙的手艺,孙女蹦蹦跳跳地上了小学,小女儿也即将迈入高中的大门。

陈程觉得欣慰,对工作的满意度又高了一些。这份工作虽然不像她想象中那样轻松,但至少能切实地帮助到别人,而且很稳定。

二十多年来,陈程的梦想从老师变成翻译官,又从翻译官变成公务员。唯一不变的,就是她对稳定生活的向往。她甚至不愿意去企业工作,因为“你不知道哪一天就会被炒鱿鱼”。

我俩共同的一位好友,大学毕业后一个人去了成都工作,在一家新媒体公司工作了两三个月,又辞职做了独立编导,自己接活儿干。“我真的蛮佩服她的,但我可能过不来那样的生活,看着她奔波来奔波去,我觉得安安稳稳地在小县城也挺好。”

过去的一年,县里建成了第一家电影院、第一座大型购物商场,横贯县城的江河上架起了一座在当地颇为雄伟的大桥,移动支付悄然出现在沿街的商铺里、街边的小摊上……

陈程见证了所有的变化,看着日子一天天变好,但偶尔还会怀念城市的丰富多彩。

前两年国庆假期,陈程和我还有两位好友一起去了上海。我们住在淮海中路附近,短短几天里,我们体会到了这座城市的所有风情,每个人都被它牢牢地吸引住了。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