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才创新创业,打造“筑梦空间”
28岁的创业者张绣月在今年年初决定回到西安创业。“行业竞争小,发展潜力大,‘一带一路’的利好,各类优惠政策逐步完善,这些都是我选择回来创业的原因。”张绣月说,在她和朋友的陕西创业群中,“讨论最多的就是西安的创业就业政策,有不少即将毕业的学弟、学妹们咨询我们西安的创业环境,都想毕业后来西安施展拳脚。”
为进一步明确创新科技体制机制、吸引创业创新人才,西安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建设众创载体及提升服务提供支持。比如,筹划设立30亿元的西安创业投资种子基金,鼓励高校院所、国有大中型企业科技人员在完成岗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兼职兼薪,并积极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创业投资。
“看起来都很年轻啊!你也是‘90后’吧?”王永康每个月雷打不动的一项活动,就是与高校院所、青年创业者座谈交流。2017年,他的脚步遍布西安市高校、企业、创业街区和投资孵化机构。这样做就是希望走近广大创业青年,了解“双创”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充分发挥西安的大学生、院士、校友、科教人才、海归五支力量作用,共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西安的“创业咖啡”从寥寥无几到遍地开花、迅速发展,经开区创业街、曲江创客大街、长安双创中心等一批众创示范街区成为城市中最亮眼的景色,聚集了各类双创载体、咖啡业态、文化创意、展厅等各类创新创业要素。
2017年,西安累计建成众创载体422个,总面积1389.5万平方米,入孵企业11529家,吸引创业就业人数超过22万人,融资31.7亿元。西安初步形成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基地、园区”全链条的创业创新服务体系。
如今,“孔雀”开始调转方向,出现“还巢”现象和“向西飞”的趋势。据了解,系列政策措施实施一年来,引才聚才效果初显,初步统计引进各类人才近21万人,其中国内外顶尖人才13名,国家级领军人才42名、地方级领军人才65名,还有3000多名外籍专家长期在西安工作。
本报记者 王乐文 龚仕建
(孙睿楠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