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显著贡献,值得高度关注。这将是一个比较乐观的长期因素。”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磊认为,这有助于理解为什么在中国经济增长还没有完全走出结构失衡困局,国际社会投资还面临欧美经济结构调整滞缓,增长恢复缓慢的外部影响的情形下,中国经济能够取得6.9%的超预期增长。
据统计,2017年全年PPI上涨6.3%,CPI上涨1.6%,石磊分析认为,这表明中国经济并没有出现因经济增长而导致通胀的矛盾局面。这是另一个非常值得看好的因素。
“当然,短期好不一定等于长期好,但没有短期好就根本不可能有长期好。”石磊表示,“我更希望这个甜蜜点能延长成一条线,扩大成一个面”。
在石磊看来,推动经济长期走好,需要从3方面考量:从企业层面看,有没有真正走入依靠科技进步来推动发展的通道?从产业层面看,有没有形成以科技进步引领新兴产业发展,从而对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较长时期的引领支撑作用?从宏观层面看,在哪些方面可以把当前好的形势,延展成为较长时期内面积更大、层次更深的增长态势?
石磊认为,2018年第一季度的经济表现非常关键。如果依然能够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第二季度将进入稳定的生产过程,投资和贸易都会稳定增长。“如果把2018年的经济发展当做一首交响曲,第一季度是引子,目前来看,旋律还是比较强劲的。”
发展出现新活力——
结构优化成绩明显
“2017年,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而且取得显著成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分析指出,去产能、去杠杆和去库存降低了旧经济形态运行的风险,特别是僵尸企业占据的资源被重新释放出来,并逐步引导流入新经济领域。经济结构由旧重粗放的经济形态过渡到新轻的集约经济形态,由投资和出口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向消费和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工业企业在减负后利润有所回升,质量效益得到有效提升,通过鼓励创新创业等政策,现代服务业得到蓬勃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