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恶搞《黄河大合唱》致文化部出手:红色经典该如何守护?

2018-02-12 11:11:07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三)文化部及时介入,严肃查处不良作品

恶搞《黄河大合唱》致文化部出手:红色经典该如何守护?

2月2日,文化部官方网站刊文《文化部严肃查处恶搞<黄河大合唱>等红色经典及英雄人物视频》指出,1月28日监测到网络舆情后,文化部立即研究部署查处工作,召集优酷土豆、腾讯、爱奇艺、百度、新浪、搜狐、秒拍等17家主要互联网文化单位,要求全面清理同类恶搞视频和音乐。截至1月30日,共清理下线恶搞视频3898条、恶搞音乐165首。文化部敏锐捕捉到网络舆论重要苗头趋势,快速介入恶搞视频查处工作,及时斩断了恶搞视频传播路径,并在短时间内取得突出成效后予以公告,取得震慑效果。

舆论引导“度”评估

(一)深度阐释经典作品精神价值,抵制无良恶搞

《黄河大合唱》是中国抗战时期最具影响的一部文艺作品,数十年来已经充分浸入亿万国人的骨髓,成为红色文化的重要基因。主流媒体从历史背景、民族传承、艺术价值、群众心声等方面,深度阐释了《黄河大合唱》的精神价值,并由此及彼,对恶搞《黄河大合唱》《东方红》《闪闪的红星》等红色经典作品,乃至恶搞雷锋等英雄人物,进行了严厉斥责。

央广网指出,《黄河大合唱》“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解放的战斗决心,塑造了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人民日报》则指出,“历史里不仅有先辈的奋斗,更维系着我辈的过去和未来;经典作品承载着的不仅是艺术创作的高峰,更有民族的兴衰和荣辱”。

主流媒体讲清了红色经典之所以为经典的根本原因,深入剖析了各类恶搞红色经典的音视频对民族精神的严重伤害,一些所谓嘻哈文化、反叛质疑造成的社会价值观混乱,以及“集体无意识”对社会先进文化的破坏,拨开了一些网民特别是年轻无知网民对红色经典的认识迷雾,促进了全社会对红色经典的价值认同。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