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莫言人民日报撰文:别拿编剧不当艺术

2018-02-11 14:35:55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写戏曲文学剧本《锦衣》,故事最初来自我母亲讲的“公鸡变人”传奇。2016年暑假,我偶然看到有关山东留日学生的史料。这些留日学生,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回国的,很不容易,我就想能不能把“公鸡变人”的故事放置到大历史背景里去书写。纯粹讲一个神鬼故事,怎么也编不过《白蛇传》吧?所以干脆弄个真真假假的故事来。

为写《锦衣》,我研究了很多地方戏,算不上深入,初步了解剧本特点,也明白了支撑传统戏的几个精神支柱。比如,传统戏的道德基石肯定是儒家思想,故事结构也有固定套路。我想突破这个模式,但也考虑到观众的审美习惯,如果完全按照小说方式写一个悲剧,该团圆的人不得团圆,所有人最后没有好报,也不行。所以在这个戏里,我还是给人物创造团圆的机会,同时也埋下突破套路的伏笔。

我真正写话剧是在1997年。王树增联合我给空军话剧团写剧本《霸王别姬》。这是老得不能再老的题材,当时也已经有了各种版本。我们最后写了一个《钢琴协奏曲霸王别姬》,我设置两组人物:吕后、虞姬、项羽;钢琴教师、音乐指挥、锅炉工。一组古代,一组现代,对照来写。虽然两组人物相隔数千年,但人类情感是共通的,不同时代青年人都会在爱情问题上纠结、苦恼,甚至付出生命代价。不过这两组人物在舞台上表现很困难,怎么也捏不到一块去,剧院就干脆排成两个戏,当代部分取名《锅炉工的妻子》。进入新世纪,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想重新打造剧本文学,委约我创作,我就写了《我们的荆轲》,任鸣做导演。这部戏在国内外演出反响都还可以。

影视剧本我也写,像《姑奶奶披红绸》《英雄浪漫曲》《英雄·美人·骏马》《红树林》《捍卫军旗之战》,电视剧剧本要真写好很不容易。为什么曾经很长一段时间缺少精品力作?就是因为作家自身没有把电视剧视为艺术,而是当作短平快的赚钱方式,这样自然写不好。所以我一直呼吁,电视剧编剧也是剧作家,电视剧剧本本身也是艺术,即便没被拍成电视剧,也可以作为文学艺术作品来读。剧作家的重要性不应该仅仅体现在话剧领域。在影视、歌剧、音乐剧甚至舞剧领域,剧作家都应该有重要地位。我参加歌剧《檀香刑》改编,深深认识到,好歌剧需要建立在好剧本基础上。好唱段怎么来的?首先得是编剧写得好。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