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余震影响,倾塌的楼体与地面夹角越来越小,随时有倒塌的危险,搜救进展缓慢。
探员从北京市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处获悉,5名来自北京的游客失联,分别为丁某昌(1942年生)、丁某慧(1978年生)、杨某某(2006年生)、何某华(1943年生)及杨某(1979年生),事发时住在云门翠堤大楼2层民宿,是一对夫妻带着爸妈和孩子。
9日21时40分许,海峡交流基金会相关负责人回应,失联的北京一家五口确认遇难。“能看到遗体被压在建筑下,确认是丁先生一家,救援挖掘工作仍在进行。”
10日14时29分,北京市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称,其中两人遗体被找到。“救援队多次尝试,终进入到201房间,首先发现一名成年男性遇难者,被压在倒塌的楼板和弹簧床下。随后,搜救人员在他身边发现另一位受困人员遗体,为一名小孩”。
花莲地震救援现场。 参与救援的工程师巩保安供图
花莲县消防局局长林文瑞对新华社记者表示,“经过几次努力,尝试从203房间和楼梯间打进去,两度遇到大梁而无法进入。又尝试从四楼打穿至二楼,成功进入房间,发现两名受困人员。”他说,二人经现场医疗人员鉴定已死亡,有受伤迹象。
2月10日18时许,探员从海峡交流基金会处获悉,5位北京游客被困于倾塌的楼体中,经探测均无生命迹象,目前3人遗体已从201室被挖掘出。
花莲殡仪馆证实,被找到的3具遗体身份分别为丁某慧、杨某和杨某某,系祖孙三代中的女儿、女婿和外孙。
有礼貌的“好邻居”
“看到丁老先生的名字还不敢相信,直到他妻子的名字出现才觉得不会错。”新京报评论部校对组工作人员发现,遇难的北京一家5口中,丁某昌、何某华是报社热心读者,经常为报纸内容“挑错”。
她介绍,丁老先生是订报老客户,经常通过挑错热线反馈。印象中,他知识面很广,从天文地理,前沿科技到国际政治都很了解。
他每次不是简单地指出错误,还会把来龙去脉详细地解释清楚,真心希望年轻的记者编辑了解透彻后能做得更好,“得知会处罚编辑后,他还表示抱歉。夫妻俩都特别善良,随和,认真。”她说,得知失联消息后自己很震惊,拨打此前他们预留的电话号码,显示“已关机”。
10日下午,重案组来到丁某昌于北京海淀区的住所。家中大门紧闭,楼下邻居张浩表示,自己与丁老先生楼上楼下住了二十多年。此前,二人是一个单位的同事,办公室也是楼上楼下。
“女儿女婿每年都会领老两口出去玩,这两天听着楼上没动静,估摸着是出去了。”他回忆,直到6日晚,有人敲门询问是否认识他们一家的亲属,他才知道丁某昌一家人是去了台湾。
张浩说,这几天自己一直关注着台湾地震的新闻。一开始并没有通报大陆游客伤亡,心里还有些许侥幸,觉得他们一家人不会出事。直到后来得知,丁某昌一家五口失联,再到遗体被发现。
地震发生后,花莲当地柏油马路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新华社发
丁某昌两口子都是交通公路方面的研究员。“工作上精彩,生活上本本分分一辈子,口碑很好。女儿结婚后生了个儿子,我们都喜欢这个可爱又漂亮的宝贝,每次看到我们都叫着问好。”10日,他发了条“悼念我二十多年的老邻居”的朋友圈。
他记得,丁家这个小外孙出生后不久,哭闹声不断。稍微大一点后,玩具车掉在地板上,“乒铃乓啷”,住在楼下听得很清楚。张浩说,尽管一再说自己不在意,但每次出门碰见时,他们总会道歉。
后来,楼上就在家中铺了地毯和胶皮垫,还会再次跟邻居确认“还能听到吗?”张浩说,以前工作时比较忙,经常出差,再加上不是一个研究所,交集比较少。反倒是退休后发现,远亲不如近邻。
他感慨,不仅老两口人不错,其女儿和外孙也很有礼貌。每次见面,小外孙都会问候“张爷爷好。”当前后脚进单元门的时候,女儿小慧都会开门,等自己先走。“有时候他们走在前头,离得还远,还支着门等我先进去,自己只能抓紧跑两步。”
家住同一小区的丁大姐也感慨,之前每天都打照面,好好的一家人说没就没了。“这儿就我跟他们两家姓丁,之前还开玩笑,说我们就是一家人。”她说,自己和何某华固定每周二上午9点到11点都会去居委会唱歌。
“她唱歌特别好听,经常领头唱。”丁大姐手机里仍保存有多段此前排练和比赛的视频,其中一段于2017年5月鲜花文艺汇演的视频中,何某华身着红色上衣,站在最右一侧,剪着短发,神情专注。
花莲地震救援现场。 参与救援的工程师巩保安供图
她坦言,在得知遇难的消息后,自己一宿没睡。一边翻看着以前的视频,一边回忆与丁老先生一家接触的种种,然后拿出手机查询“台湾地震”最新消息,“一直觉得还有一线希望。”
张浩也说,之前一听到楼上有声音,就知道他们在家。但得知遇难消息后,自己还是不敢相信,“昨晚闭着眼睛还想着,是不是能再听到什么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