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中国式支付”在全球成功逆袭 无现金交易引领潮流

2018-02-06 07:26:01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学家万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式支付”能够兴盛起来并传到海外,与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地位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加深、金融监管及时到位、互联网基础设施迅猛发展等诸多因素相关。但归根到底,“中国式支付”的壮大出海根植于中国经济活力。

“首先,随着经济发展与开放扩大,中国的对外贸易水平不断地提高,商品种类、贸易结构、出口金额、结算规则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全球影响力,从而构成了‘中国式支付’走向海外的经济基础。其次,随着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及中国企业不断‘走出去’,人民币国际信用和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这为‘中国式支付’走向全球提供了坚实的货币清算基础。最后,中国过去在金融及通讯基础设施方面落后于国外,因此银行卡、信用卡、POS机等上一代电子支付是由国外向国内流入。随着基础设施完善与民众生活水平提高,中国在移动支付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并开始引领海外。”万喆说。

与此同时,政策层面的支持与规范在这一过程中亦不容忽视。例如,为促进移动支付行业健康发展,中国人民银行2017年底专门印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同时公布了若干具体要求。比如,在准入资质方面,新规明确支付机构向客户提供基于条码的付款服务时应取得网络支付业务许可;在防止信用卡套现方面,新规要求以同一个身份证件在同一家收单机构办理的全部小微商户,其基于信用卡的条码支付收款金额日累计不超过1000元、月累计不超过1万元。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中国的移动支付在2016年在笔数上就已经超过了互联网支付,成为零售支付的重要支撑。这与近年来跨境贸易与人员往来非常频繁有关。作为金融开放的重要一环,未来中国监管层面还需要进一步参与支付行业的国际治理。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