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科,这是儿科的别称,因为问诊基本没有效果,医生就只能依靠诊疗经验和检查检验来诊断病情,再加上小儿病情来得急、变得快,每一个患儿身后,又往往站着几个心情焦灼的家长,种种因素累加,儿科医生就成了医患矛盾的重灾区。就在郭佳丽和陈龙倒下的前一天,他们的一位同事,就因为优先抢救一名重病患儿,遭到了一名家长的殴打,右手严重受伤。而这位医生,在2016年身患肺炎时,还一边输液一边坚持问诊。
有人说,儿科或许是唯一一个仅仅因为打针就会遭受医疗暴力的科室,而事实上,因为用药谨慎,尽量避免使用大型器械等因素叠加,儿科往往还是医院中收入最低的科室。就在本周,解决儿科医生紧缺,成了多个省份地方两会上的热议话题,人民日报也刊登文章,呼吁政府、高校、医院、社会各方形成合力,尽快弥补儿科医疗资源不足的短板。显然,在这场流感疫情中,郭佳丽和陈龙,还有像他们一样病倒或是带病坚持的儿科医生们,正在用自己的健康提醒公众,别真的让“小儿科”倒下了。
近来流感疫情形式严峻,为缓解就诊压力,北京儿童医院甚至都把退了休的医生返聘回来,因为门诊量实在是太大。其实很多医院也都在面临着这种儿科的困境,虽然在二胎全面放开的背景下,2017年的出生人口比2016年少了63万,但是这个数字并不意味着儿科的困境会因此解除。很长的时间里,它都将是各个医院的老大难问题,光强调精神及医德是不够的,必须要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让更多的医生愿意成为儿科医生,儿科的困境尽快得以缓解。
很骄傲自己是一名儿科医生 对大多数医学生而言,儿科可不是个理想选择,但总有一些少数派,选择迎难而上,走一条难走的路。尤海龙就是其中一个。 目前,尤海龙是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呼吸科住院部的一名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