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体系建设逐步完善。近年来,我们加强了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建设力度,目前全省已建立湿地保护区33个,其中国家级湿地保护区22个,省级湿地保护区11个,保护小区4个。已建立湿地公园28个,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22个,省级湿地公园12个。这些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建立,使得全省湿地保护管理能力明显提高,我省自然湿地保护率由5年前的35%增加到现在的43%,初步形成了有效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
积极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近年来,为抢救性的保护和恢复一批重要湿地,吉林省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使湿地保护管理的设施和功能不断完善提高。针对吉林省西部连年干旱、湿地缺水的状况,先后借助“引察济向”、“引嫩入莫”等水利工程,为向海、莫莫格、牛心套保等湿地进行应急补水,有效的恢复了湿地,保护了丹顶鹤、白鹤栖息地的生态安全。2014年开始,吉林省林业厅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湿地补贴政策的支持,作为全国首批试点省份之一,在向海、莫莫格、雁鸣湖等湿地开展了退耕还湿、生态效益补偿工作,累计恢复湿地4600公顷,对保护区内居住的农户由于鸟类损害农作物进行了补偿,为鸟类营造了良好的栖息地环境,并帮助保护区内的乡镇村屯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2015年在吉林省林业厅的积极推动下,向海核心区生态移民工程也正式启动实施,共涉及移民安置466户、1162人,可恢复核心区湿地4700公顷,并可大大降低保护区内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破坏。
湿地保护调查和科研监测工作顺利推进。在2010年完成第二次全省湿地资源调查工作的基础上,2015年吉林省作为全国11个重点试点省份,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泥炭沼泽湿地资源调查任务,依托中科院东北地理所、东北师大等科研单位的技术支撑,组织林业专业调查人员、管理人员近1000人,历时1年半时间,查清了吉林省泥炭沼泽湿地资源状况,为下步加强吉林省泥炭沼泽湿地保护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湿地监测方面,已建立了向海、莫莫格、查干湖等国家级湿地监测定位站3处,建立了6个生态监测管理中心站,29个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监测站(点),为加强湿地及野生动物科学保护管理起到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