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15日电 题:看看高校思政课的全新“打开方式”——全国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综述
新华社记者胡浩
“边演边讲”“用视频讲”“请学生讲”……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一年多来,教育部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活动,发挥思政课教师主导作用,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引导大学生深度参与思政课教学,使思政课有了全新的“打开方式”,变得“有意思”“都爱听”“真相信”。
从“作业”到“作品”:用艺术表达理想信念
绘画、雕塑、剪纸、刺绣、染织,在“赤子初心”——全国高校思政课学生艺术作品展上,400余件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共同表达着来源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主题。
这些作品结合思政课教学内容,既有表现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的题材,也有表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内容;既有体现理想信念的宏大叙事,也有身边小事小景和道德情怀;既立足中国大地,又放眼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通过思政学习与艺术兴趣的结合,我们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有了更强烈的认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生胡蕴曦说,在创作《列宁在十月》这幅画作之前,自己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为课程插上艺术的翅膀,让思想引发激情的共鸣。
在上海戏剧学院,院党委书记楼巍从现代舞蹈诗《红》的构思与创作谈起,让学生在舞蹈、朗诵等鲜活的艺术形式中体会浓浓的爱国情怀。
在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开创性地采用了“边讲边演”的方式,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曲曲激昂澎湃的乐曲,一席席直抵人心的讲演,同学们热血沸腾,直呼“这样的思政课我们不想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