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故居的餐厅里有一架钢琴,是萧珊用自己第一部翻译作品《阿细亚》的稿费购买、赠送给女儿小林的礼物。在此次展览四个译作展柜中,不仅有《阿细亚》,还有《初恋》《小姐——乡下姑娘》《别尔金小说集》等作品的手稿,端丽娟秀的文字、遍布稿纸的圈叉涂改,诉说着一个译者的心血,有的译稿上面还有巴金修改和增补的手迹。
此次纪念展亦第一次面向公众展出了20世纪60年代萧珊的未刊稿和未完成稿,如《萧珊自传》、《王平和苏强》(又名《两个男孩的故事》)、《外婆的故事》、《我怀念城门公社》等,记录着融入新社会、紧跟时代脉搏的萧珊在创作方面的眼光和努力,从中我们也能看出一代知识女性追求光明追求进步的足迹。
作为武康路113号的女主人,巴金故居的每个角落都留有萧珊的足迹。她与巴金相濡以沫、忠贞不渝的爱情,她对子女倾情奉献的母爱,她美丽端庄的形象、生活中的点滴引发诸多读者的好奇。
本次展览精选多幅萧珊的珍贵照片,从活泼鲜丽的青年到沉稳端庄的中年,再到凝重疲惫的20世纪60年代,集中展示萧珊跌宕的一生。萧珊和家人的生活点滴,则在萧珊的日记、致儿女的书信中,一点点组合丰富起来。纪念展亦展出萧珊当年使用的上海公交月票、手包、穿过的外套、“上海”牌手表以及帮助巴金批复读者来信的信封和病后申请医疗费用的报告,观众可在此触摸到一个曾经生活着的萧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