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高新区有30家重点培育的潜在独角兽企业(整个成都有31家),涵盖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医疗等领域。高新区科技与新经济发展局企业培育处副处长黄柱说:“对这些企业,我们几乎是‘有求必应’。”
筑巢引凤,聚天下英才
人才,是新经济发展中最关键的一环。
为了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才,成都市高新区搭建统一招聘平台,造船出海,组团出击。前不久,以高新区名义赴美国硅谷的人才招募计划,就取得了丰硕的“战果”。
“高新区吸引人才有一揽子扶持政策,包括落户、子女入学、人才公寓的优先租赁、购房资格、奖补资金、专项激励和补贴等。”新网银行执行董事江海告诉记者,这家成立刚一年的民营银行,目前一半以上员工来自北上广和海外。
记者在天府软件园采访时,偶遇来自白俄罗斯的23岁小伙Anton Budkevich。听说这里的品牌价值超400亿元后,他带着自己酝酿已久的项目来到成都,希望在游戏和教育领域大展拳脚。
“希望这次能顺利通过。”他告诉记者,即使没有成功,他还会争取下次再来。
截至2017年6月底,高新区已聚集各类人才40.3万名,柔性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5名,聚集院士13人,国家“千人计划”105名;还将设立18个海外人才离岸基地,每年投入不低于10亿元,面向全球招揽人才,计划5年引进1万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筑巢引凤的人才政策,让成都高新区越来越成为人才智力的高密度聚居区,也为新经济的孵化升级做好了准备。
打造自由生长的创新生态
如果说人才是新经济萌生的土壤,那么创新则如产业壮大的阳光雨露,要结出硕果,两者缺一不可。
“我们的职责就是营造良好的生态,企业在其中能够自由地生长,虽然领域有不同、新旧有区分,但我们的原则是:支持一切新创。”谈起高新区管理者的职责,黄柱说。
为期两天的2018年创新经济论坛7日在新加坡闭幕。全球400多名政商界领袖在论坛上围绕贸易、科技发展、环境保护等议题为全球经济发展把脉。 贸易是本次论坛焦点之一
这是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生产车间(2017年6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中国日报网5月9日电 近日,中国各地一季度经济成绩单陆续揭晓
央视网消息: 3月3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了一系列经济运行相关数据,显示经济正平稳增长,其中最亮眼的是,三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时隔三个月后,重回50%以上的景气区间
新华社北京3月28日电题:千年古城感受“中国创造”新脉动——北京新经济增加值突破万亿大关的背后 新华社记者李斌、任峰、盖博铭 北京,是千年古城、智慧之城,更是改革之城——作为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发源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稳步成长,科技创新表现活跃,2018年北京市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