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多少“荒山恶水”变成“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2017-12-27 20:02:29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水污了,水清了;山秃了,山绿了;人哭了,人笑了……从“荒山恶水”变回“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记者一路追寻,去探访其中的转换之“道”。

福建省龙海市东园镇埭美村田园风光。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由“废”而“绿”,战天斗地拼命干

“画上的富春山居秀润淡雅,现在的富春江又变得风光秀丽,空气清新。”在富春江边长大的赵银海说。杭州富阳区,正是黄公望在近700年前创作《富春山居图》的地方。

然而,有千年造纸历史的富阳,曾一度陷入美丽发展难两全的困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富春江两岸“家家造纸、户户开厂”,从业者近十万人。“低小散”的模式能耗高、污染重,每年1.6亿吨污水汇入富春江,长期粗放生产累积的环境包袱越来越重。

“哪怕收入下滑、经济下行,转型升级也必须做!”富阳区春江街道副主任寿平丰说,2013年开始,富阳坚决推动造纸行业转型升级,6轮整治关停近400家企业。

数据显示,今年1到9月,富春江出境断面水质持续保持在Ⅱ类水体,12个地表水监测断面、6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

blob.png

blob.png

上图为2006年的浙江东阳市花园村——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

下图是如今的浙江东阳市花园村——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又见“富春山居图”,考验的是“舍得”的智慧。而要失而复得,还必须“战天斗地”。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塞罕坝,曾是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皇家猎苑。但始于清末的开围放垦,逐渐把这里变成“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原。

1962年,来自全国各地的369人来到塞罕坝,成为第一批建设者。他们开始了漫长的林场建设。现年77岁的赵振宇回忆:“一个窝铺住进20人,没有门板,就用草苫子代替。早上起来,屋内到处是冰霜,褥子冻结在炕上。吃的是全麸黑莜面,就着咸菜,喝着雪水。”

经过一代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如今的塞罕坝早已重现生机。“宜林地都已种完,剩下的全是人力挖不动的硬骨头。”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副场长陈智卿说:“从2012年开始,我们就利用勾机挖……5年来塞罕坝机械林场已完成7.5万亩石质荒山造林。再有2年,剩下的1.4万亩将全部绿化。”

上图为1962年塞罕坝建场前弥漫的荒原。

下图为如今的塞罕坝,旑旎风光惹人醉。

由“绿”而“富”,延长生态产业链

绿了山水,红了产业。记者发现,“绿水青山”一旦唤回,就是一条基于优良生态环境的长长的产业链。

福建长汀县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本世纪以来,长汀掀起水土流失治理大会战。1997年就从山东青岛搬来长汀县居住的马雪梅,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与丈夫举债承包了南安村一片叫“塘尾角”的荒山,大量引种耐贫瘠的杨梅树。

种树、种草、养鸡、养猪……十多年过去了,荒山重新披绿,马雪梅家里也盖起了三层新楼房;在外打工的儿子也回来了,开始接手管理自家的养殖污水处理厂。

三堆子,原是四川省攀枝花市金沙江干热河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名。上世纪60年代起,长江上游大量原始森林被采伐,三堆子到处是光溜溜的山头,乱石成堆。

1998年,国家在长江上游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现年50岁的三堆子护林员张体建回忆:“男职工每次背40棵树苗,女职工每次背20棵树苗。汗水不停地往下淌,身上的衣服打湿一遍又一遍……”

艰苦奋斗换来了金沙江畔森林生态系统的逐渐完善,也把一座传统工矿城市推上了转型新路。去冬今春,前往攀枝花康养度假的“候鸟老人”已达15万人次。最近,攀枝花又发布了全国首个康养产业地方标准,与18个城市共同发起成立康养产业城市联盟。

休闲娱乐、山货销售、生态种植、康养度假……借“绿”生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正在演绎新的故事。在杭州富阳区,“富春硅谷小镇”瞄准光缆、安防、生物医药等领域,已签约近百家种子企业,带动富春江两岸从传统造纸向高新产业转型。

上图为80年代夹金山林业局森工工人正在采伐树木。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