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进城读书学生平均年度总花费为4354.44元,农村家庭孩子能否因进城就读而提高成绩,调研组也给出了答案——进城读书儿童学习受益情况不统一,不能一概而论。
《报告》显示,乡村进城小学生(语数外)成绩高于未进城学生,但低于县城(或乡镇)当地学生;乡村进城初中生(语数外)成绩既低于县城学生,也低于乡村学生,而且他们感知到的教师关心程度、对县城(或乡镇)学校的适应性均是最差的,想离开当前学校的比例最高。
《报告》认为,部分农村地区对儿童成长重视不够,家长们没有认识到早期儿童营养、活动与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或没有条件和能力为孩子提供必要的营养,没有与孩子进行有质量的亲子互动,让儿童处于“等待”状态,同样影响了孩子的发展。
面对一些农村学校学生学业成绩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及格标准,且随着年级的提升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的情况,邬志辉表示,制约农村教育质量提升的阻碍性因素,诸如教师能力准备不足、家校合作不紧密、学校教育与学生经验相疏离等,在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可以说,农村教育质量提高的制约因素很难短期彻底消除”。
挖掘农村教育优势
2016年,全国小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为93.7%,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农村为91.8%,城乡差距为6.2个百分点,比上年缩小1.4个百分点。全国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城乡差距比上年缩小1.3个百分点。《报告》显示,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日趋多元,初始配置质量明显提高。义务教育教师学历继续提升,城乡差距得到进一步缩小。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两年多来,乡村教师收入明显增加。2016年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共投入补助资金44.3亿元,比2015年增加了9.9亿元,提高了28.8%。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实施县中,人均月补助标准达到或超过400元的县共占25%。乡镇教师、乡村教师的月收入分别达到3965.23元和3550.38元,高于县城教师的3446.37元,但与城市教师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尽管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继续扩大,农村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增加较快等利好不断显现,但当前农村教育依然面临县域教育发展不够均衡,质量仍亟待提高等问题。截止到2016年年底,全国仍有1099个县没有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通过的县也仅仅是基本均衡,离“高位均衡”尚有一定距离。
对于如何发展农村教育,邬志辉表示,首先要从把城市教育看作现代优质教育、把农村教育是落后劣质教育的“教育优劣思维”,转变为“城乡教育特征思维”,即把两者看作两种不同特征的教育,充分认识各自特点,挖掘农村教育的优势;要从提高教育管理者的能力入手,加强农村教育能力建设;同时,增强农村教育问责机制,必须把农村教育发展目标转化为任务,细化落实到人员并且做到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