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要择校,到民办”,公办有点像“低保”?

2017-12-21 15:01:21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根据2017年江苏省南京初中名校中考均分排名,排行榜前9名中7家是民办。学生远离,名校排行榜上节节败退;教师逃离,离职率节节攀升;资源抽离,资金投入冷热不均……是什么导致部分公办教育的尴尬现状?公办教育“褪色”又将给教育生态带来哪些影响?

“要择校,到民办”,公办有点像“低保”?

  公办保底,冲民办

“要择校,到民办”“初中不进民办,大学就进民办”……类似的说法在江苏很多家有学子的人群中正在成为一种共识。

“很多薄弱的公办初中连中考全市平均分都达不到,办学质量不高,导致学校对家长和学生更没有吸引力,生源困难,形成恶性循环。”南京一位公办中学的副校长说。

越来越多的家庭在选择小学时选择公办保底,冲民办。“民办竞争激烈,冲上去就是牛娃。”南京家长徐飞说,现在看来,一线民办的成绩已经好于一线公办。

“我不想自己的孩子跟学习习惯不好的孩子在一起。”上海的一位孩子家长曾女士说,女儿曾就读闸北区的童的梦实验小学,是区重点,作为民办小学,无论学校氛围、教学质量、师资力量都非常好。但学校2016年突然改制为公办学校,她多方比较最终选择了转学。“学校改制后,一些好的老师可能会流失,势必影响学校原有的教学质量。”

随着课外辅导热愈演愈烈,过去讲的“公办省钱,民办省心”也在发生变化,甚至发展到了学生在公办上到一半“跳槽”到民办的现象。南京的家长陈先生买了学区房把孩子送进了公办小学,上到二年级就后悔了。“公办不仅不省心还不省钱。每天下午两三点就放学,作业很少,不能排名,家长得通过校外烧钱弥补回来。”

业内人士分析,公办就近免试入学,民办则能掐尖。民办之所以后来居上,源于优质生源——几年后更漂亮的升学率——更高的社会认可度——吸引更多优质生源,如此循环,带来更多的办学收益和资本。

“感觉现在的公办教育有点低保的意思。”南京市陈先生说,目前公立学校的状况更坚定了他一定让孩子上民办初中的想法。

铁饭碗不再稀罕

杭州某城区教育局对区内教师辞职现象进行摸底显示,该区2014年辞职的教师一共有38人,2015年有36人,2016年有60人。短短3年间,辞职教师人数几乎翻了一番。公办学校,尤其是城市公办学校的教师正在“出走”。

公立学校教师收入不算高、职业发展周期长、上升空间小,让不少公办学校教师逃离。他们坦言,同样三尺讲台,网上开课的名师多的月入10万元,抵得上现实中的名师近一年的收入。

“教育的热度不褪,教师行业的魅力还在,但是铁饭碗不再稀罕。”有着20多年从教经历的吴校长说,现在公办学校留下来的一些老师是看中编制,能力一般,辞职的教师则多为功成名就、品牌在手的骨干教师。此消彼长之间,公办教育的师资令人忧虑。

公立基础教育投入仍偏低

近期频发的幼儿园虐童事件暴露出在基础教育领域尤其是幼儿教育阶段,准入门槛偏低、政府投入偏低的尴尬现状。

2017年初,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王蓉提出,当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大量补贴在了高等教育而非基础教育上,那么很有可能导致一种“极端的、且是难以打破的教育不公平格局”。

王蓉说,打破这一格局,必须明确这样的原则:民办学校也具有维系全社会教育公平的责任。

不仅如此,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迅猛发展,在线教育的实时性、不受场地限制等优势更加受到社会资本青睐,公办教育在这一领域偏弱。互联网研究机构艾瑞咨询预计,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今后几年将继续保持20%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19年将超过2600亿元。

网上流传着两种不同的升学轨迹图:富人孩子:私立民办中小学教育——重点高中——名牌大学或者出国留学——好工作好未来;穷人孩子:公立中小学——一般高中或者技术学校——专科大专或者工厂工人——工薪阶层或者社会底层。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姚远认为,教育具有培养合格接班人的功能,同时承担着人才选拔、社会纵向流动的重要功能。“不能因为贫富差异造成太大的教育沟壑,要给普通人同样的机会,这说到底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半月谈记者 蒋芳)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