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拷问网购安全:“老骗术”犹在 新风险又来

2017-11-03 16:55:57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用户体验“代写”。一些商家专门雇人假冒用户撰写消费体验,不仅对消费者产生误导,也涉嫌消费欺诈。

线上线下双重标准。个别商家线上商品质量低于线下同款商品质量。

售后服务难以兑现。一些家电产品在保修期遇到质量问题要求退换货时,商家要求消费者到线下指定售后网点出具报告,而有些城市并没有售后网点,消费者很难自行检测,进行证据留存。

专家分析认为,政府部门针对“双11”可能出现的各类信用风险提前预警,能够推动社会各方采取防范措施,建立完善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防范体系。

筑牢网购安全大坝,电商企业责无旁贷

10月31日,国家信息中心主办的“信用中国”网站公布首批“电子商务领域严重失信企业黑名单”,共涉及500家企业。据了解,这些企业主要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和工商吊销企业名单中筛选,经营范围集中在电商领域。

公布失信“黑名单”,是防范和打击网购欺诈的举措之一。国家发改委今年1月发布《关于全面加强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将构建全链条电子商务信用体系。

国家发改委财金司副司长陈洪宛说,将充分利用“双11”推动电商领域诚信建设,包括开展电子商务领域严重失信问题专项治理;组织第三方机构对“双11”期间各主要电商平台相关承诺兑现情况进行数据跟踪与测试分析,并对外发布;委托信用服务机构在产品质量、销售服务、价格、物流等环节开展信用监测,完善电商领域信用记录。

规范网购市场秩序,还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正在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电子商务法草案第二次提交审议。

业内人士建议,加强电子商务领域监管,要突破地区局限和传统管理方法,探索税收监管、质量监管、打假监管与电商平台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充分调动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力量,构建共治格局。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