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沈阳10月30日消息(记者郭威)辽宁省不断深化招考制度改革,自2016年起,辽宁省陆续取消艺术类三批本科层次;打破普通一批本科A、B段的设置,合并二三批本科录取……一系列的举措激发出了各院校的竞争力,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以前,辽宁的考生和家长都认为只有考上二本以上的学校才是考上大学。报志愿时都盯着“211”、“985”、“双一流”的名校,甚至为了上“名校”不惜报考“冷门”、“偏门”的专业。然而,随着辽宁高考招生批次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家长变得更为理智。
家住沈阳的宋晓宁,儿子正值高三,对于院校和专业的选择,她目标明确:“比起学校来我们更注重孩子专业的选择,选择更适合孩子将来发展乃至就业的好专业,这样孩子的压力减小了,将来更好就业的可能性也增强了一些。”
随着高校的一本、二本、三本身份的不复存在,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时开始更注重对专业的选择。沈阳市二中高三四班的学生郭月表示:学校已经反复强调高考填报志愿不能盲目冲击名校,需要更加科学、准确地定位,通过定位自身的就业目标,来确定大学和所学专业。
“我回家和父母探讨之后在专业、院校会更加的保守一点选择,选择的重点会放在专业上,会考虑专业优势比较强的院校,不是盲目的追求一本二本了。”
据了解:高校的录取批次原本是按照招生操作需求设置的,并不是评价学校优劣的标尺。然而,因为它的存在,社会上普遍按此将本科高校人为的分出等次。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也把一本、二本作为重要指标,各高中也把达到一本、二本的比例作为办学目标。对“三本”的民办院校、独立院校存在偏见。2016年起,辽宁取消一批本科A、B段的设置,统一为一批本科,三批本科合并到二批本科,全面促进教育的公平发展。
辽宁省招办副主任邓玉波:“在后面的批次里面,学校招不到好的生源,打开了之后呢,大家就是一把尺吧,就看学校的竞争力了。这对学校也是相对公平的。运行的状态也非常好,学校非常欢迎。”
沈阳工学院原来是民办三本院校,是改革中获益的院校。院长李康举认为:原来高校存在扩大学校综合性,雷同的热门专业丛生的问题。取消批次会促进高校发展自己的特色专业,逐步将高考招生模式演化成以专业为王的态势。
“我们现在突出打造的专业主要是机械类和信息类,建立了智能制造实践地基,把包括计算机、自动控制等一些专业结合起来共同建设。再一个,国家级的卓越农林项目设在我们学校,生源的质量各方面都得到了一个很大的提升。”
面对批次合并的大趋势,未来如何准确区分学生真正的学习能力和素质水平以及院校之间的差异,辽宁省招办副主任邓玉波说,社会评价将成为试金石。
“取消了批次是不是学生的个人选择和学校的办学水平,在考生当中的认同程度,自然的就会分出来一个先与后。”
按照全国高考改革的计划,未来高校将按照专业招生。辽宁省高考录取批次的改革,将为二次改革做好铺垫和过渡。高校逐渐增加专业竞争力,毕业生学有所长,企业也将会逐渐抛开学校的限制,转而更重视毕业生自身能力。
沈阳工学院院长李康举:“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了,对学校更加认可,选择专业的意向就更强了,显得比较突出,将来出去工作更是这样,就凭自己的能力。我们希望整个国家的高等教育都在一个公平的平台上,我们也有意愿把我们学校建成最好的应用技术大学,跟原来的一本、二本在同一平台上,公开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