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两岸学者研讨“孙学”:孙中山思想是两岸共同资产

2017-10-23 07:30:56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当下,台湾在“去中国化”的喧嚣中,也出现“去孙中山化”的现象。彭韬说,孙中山铜像在台湾被泼漆和恶搞变装,与执政当局放任有关。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对现在的两岸关系更具意义,国家统一、民族复兴是中山先生遗愿,也应是尊敬中山先生的两岸同胞义不容辞之责。

中国文化大学研究生傅莹贞以反服贸的“太阳花”运动为例,剖析台湾社会意识形态对立和暴力抗争形成的恶性循环,指出孙中山先生的道德伦理思想可厘清混乱认知。傅莹贞认为,源于中国传统道德的“八德”和“利他”是孙中山先生道德伦理观的核心,若只追求少数人的权利,而罔顾社会大众追求稳定生活的权利,不符合民权、民生主义所追求的平等、博爱;“去中国化”造成社会纷扰与撕裂,更与富而好礼、互助合作背离。

傅莹贞说,中山先生提出要恢复民族的精神,需要人民有智慧,要从修身做起,落实到社会,要培养人民的道德观。倘若人民皆自私自利,社会充满冲突纷争,人民将无所适从。这些论述切中时弊。

  台湾的孙学研究

本届论坛的组织者邵宗海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我们这代人再不努力,再不鼓励年轻人投身孙学研究,孙学消失并非危言。现在要努力凝聚两岸的力量传承这个宝藏。这样的研讨会就是想给年轻人机会,唤起他们对孙学的热情,也提醒学界对孙学的重视。

邵宗海介绍,孙中山研究工作曾经在“两蒋”时代受到重视,快速发展,但在李登辉、陈水扁时代,受到“本土化”与“台独”思潮的冲击,再加上当局打压,孙学逐渐式微。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台湾以孙中山思想和三民主义命名的研究机构纷纷改名,研究者也大多改行,青年学子更少有研究者,研究人才已现断层。

邵宗海认为,孙学研究应结合时代不断“增补意涵”,应用于实践。孙中山思想是两岸共同资产,要通过研究增强其思想对两岸及港澳的现实意义。吸引年轻学者的途径包括争取研究计划,分享给硕博士生参与;出版学术著作;举办学术活动;通过读书会等方式培养“青年种子队”等。

参加本次论坛的中山大学教授赵立彬表示,两岸学者的交流这几年突飞猛进,有不少台湾学者在中山大学任教,相对来说,大陆学者在台湾任教的很少,因为在台湾要面临舆论等方面的压力。

他说,人员流动有助于学术水平的提升,封闭不能进步,“不能斤斤计较几个岗位,我们要有更大的心胸”。

(本报台北10月22日电)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