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产业造血
产业扶贫是根本。今年丹东市通过基层党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等带动,实施“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大力发展蓝莓、软枣猕猴桃、南瓜、葡萄等特色种植产业,绒山羊、肉牛、猪及家禽等畜牧养殖产业,采摘、赏花、农家乐等旅游产业,让贫困户从各种产业中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
“长江村今年一定要摘掉贫困的帽子,这是党和政府给我们下达的军令状,我们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市教育局驻村工作队队长方亮说,市教育局结合长江村耕地、林地及河流等自然状况,按照“三个设想两步走”和“见效长短相结合”的思路,确定今年发展三项产业。“我们把每个贫困户的1290元扶助资金集中起来,加上争取的其他帮扶资金,成立了食用菌、养猪、果蔬3个合作社,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合作社打工,没有劳动能力的享受分红。”方亮说,目前有七八十名贫困人口在合作社打工。眼下正值秋收,方亮又开始发动教育系统的食堂购买长江村的农产品,目前仅秋木耳就销售1000公斤。
采访了解到,今年丹东市共落实种植和养殖产业扶贫项目134个,实现“一村一品”甚至“一村几品”,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企业+基地+贫困户”“企业+贫困户”“村集体+贫困户”等模式推动扶贫工作的开展,惠及1万多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一县一业”电商助力
“打工收入7000元左右、地租收入1000元、年底分红1000元。此外,通过微商平台卖大骨鸡、刺嫩芽等还收入了1000余元,算上板栗、玉米的收入,年底脱贫一点问题都没有。”大西岔镇杨林村村民杨树林乐呵呵地算着账。
据了解,目前丹东市已经形成东港草莓、凤城板栗、宽甸人参“一县一业”,各乡镇、各村也都有了各自的优势产业。依托优势产业,丹东市为宽甸有特色产业资源的贫困村建设60个村级电商平台。大西岔镇的电商联盟涵盖全镇11个村,今年以来,杨林村的电商销售额已超过100万元,其中为农户销售土特产就达10余万元。牛毛坞镇牛毛坞村电商平台建立不到4个月,销售额达9万余元,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万元。地质学院扶贫工作队还建立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扶贫共建信息,宣传牛毛坞生态农业产业项目和农副产品,同时注册商标统一品牌,继续保持并逐渐规范农户的原生态生产模式,让扶贫帮困形成长效机制,确保驻村工作队撤离时,农民的农产品也能通过电商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