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建广场、盖书屋 贫困村56名农民工反哺家乡

2017-10-12 08:01:54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一种来自乡亲邻里的期待

从为村里修建了文化娱乐广场开始,凭着一股对家乡的热爱,河南漯河市临颍县皇帝庙乡郭庄村这56位外出务工青年不仅为家乡建起了文化娱乐场所,还义务劳动把旧瓦房改造成了图书室,让村里孩子有读书的地方,让他们多读书、读好书。

“当初给微信群起了这个名字,是出于一种调侃,可没想到后来乡邻们都叫顺口了,这竟然就成了我们的代号。”群主郭栓柱明白,这是乡亲邻里对他们这些外出打工者的期待和认可。

“大家在外谋生,挣的是辛苦钱,但是这帮小伙子一心想着为村里做点贡献。一说起为老家做点事儿,热情都很高。”在漯河市临颍县吴集村党支部书记张广超眼里,他们已然成了村民心里的榜样和带头人。“尤其是外出打工多了,村里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幼。村里需要这些脑子活、见过世面又有想法的年轻人多关注,支持家乡发展。”张广超也十分支持这些年轻人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

“出力不在大小,都是对家乡的心意。”2016年年初,有人在群里提议,“我们在外打工见识了不少好的做法,是不是也能为家乡做点什么,把好的做法也带回乡?比如成立个小基金,集中力量给村里办些事。”

这个建议刚提出来就得到了所有人的响应和支持。从那之后,大家都自觉自愿地把“捐款”以红包的形式发到群里,起初每人每天捐5角,后来变成了每人10元,时间不长就累计到了3万元。而“一人少吸一盒烟,拿这钱为老家做贡献”也成了大家的口头禅。

“我们的账目上捐钱和支出都有明细记录,必须落实到账,公布在群。”在漯河市开文具店的郭照杰有一些管理经验,他负责管理财务。一年多下来,他记下的四个账本,“这都是大家辛苦挣来的血汗钱, 每一分每一角我都会好好记下来,定期向大家公布。”

一股为家乡做贡献的聚力

资金一分一分地积攒了起来,把钱用在合适的地方很重要。2016年,吴集村修建文化广场的扶贫项目开始实施,由于一时找不到可利用场地,群友们主动请缨,又捐了2万多元,把一处水坑填平,把广场修建完成,同时还把村里一个荒废的鱼塘给改造利用起来。如今,这里成为了村民日常娱乐的休闲场地。

在福建厦门打工的郭晓东对群里通报的村里大小事都格外上心。每次捐款,他都非常踊跃:“都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在外打工时间越长,对故乡的感情就越深,想为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家乡发生一些好的变化。”

相关报道:

    关闭